异族小说

康有为思想转变的当代启示答《深圳商报》记者夏和顺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据梁启超介绍,1889年,康有为受廖平影响,才从古文经学转为今文经学,专治公羊之学。1880年,康有为第一次游香港,大开眼界,1882年,康有为第一次进京会试,回归时途经上海,“大购西书”。但那个时候,他的著作中只能见到一些现代思想的萌芽。这一点还可以从《新学伪经考》中可见,这部书写于1891年,但其结论从学术史上经不起推敲,从政治上又容易引起分裂,做的工作很不扎实。所以说,甲午战争前的康有为,不是先进的思想家。

记者:那么康有为的思想又是怎样转变的呢?

袁伟时:前面说到,康有为游香港,经上海,买了不少介绍西方思想的书籍,他正是受这些书籍的影响,才逐渐开始思想转变的。启蒙运动的先驱者魏源著有《海国图志》、郑观应著有《盛世危言》,也给康有为以很大启发。还有,当时新兴的报刊也开始大量介绍西方思想,如王韬主办的《循环日报》、传教士林乐知主办的《万国公报》等等。特别是《万国公报》,主张“中国必须变法,但变法须不存畛域之见,由洋人为导师,走西方的道路”,给康有为以极大的启示。

记者:戊戌维新是以启蒙思想为核心的变法自强运动,这在当时顺应时代潮流,又顺应了民意,为什么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呢?

袁伟时: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从根本上来说是当时的体制造成的,但作为这次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本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康有为等人在戊戌变法中抓不住关键,搞形式主义的一套,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主张改服饰、剪辫子,最容易触动民族感情,引起朝廷反感。其次,康有为一介书生,实际政治经验严重不足,动辄斥责别人反对改革,在变法过程中树立对立面太多,这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一个原因。再次,妄想利用袁世凯的力量搞政变,这很糟糕,是导致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另外,他利用民族主义的情绪,主张迁都、打仗,都不利于变法的推进。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假传圣旨,引起了广泛争议。

康有为集纳当时西方先进思想,反复呼号,直至广为人知,这是康有为在学术思想上成功的一面。但是戊戌时期康有为还有另外一面,他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想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他自己则想成为这个国教的教主,《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是这种活动的代表作,它们的学术成就不高,其价值主要是负面的。他在《保国会章程》中提出保全“国地、国民、国教”三个目标,这个教,虽然不是古代孔学或公羊学的简单复活,但总的来说没有超出传统文化的范围。

记者:康有为思想转变及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有什么教训?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发?

袁伟时:戊戌维新运动虽然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其经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总结,值得我们不断追问。尤其康有为的思想转变以及他晚期的保守倾向,已经形成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教训。康有为思想中闪光的一面都是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内容,而西方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已经形成普世价值;相反,凡是他想创造自己体系的著作,作用都不太大,比如《新学伪经考》,甚至《大同书》,其价值并没有一般学者认为的那么高。时至今日还有人试图创造自己的所谓中国式的学术和思想体系,他们并没有吸取康有为及戊戌维新的教训,其结果可想而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独钟 漫威世界的御主 遇见你何其幸运 轩辕·绝 影后虐渣成神记 老实人不背锅[快穿] 论日常番主角与运动番的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