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18章 明天的100亿个可能 (第3/3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在阿西莫夫的书中,一个名叫“骡”的变异人颠覆了预测系统,“骡”是一种行为习惯完全偏离心理史学预期的突变体。阿西莫夫可能忘了(或者更有可能的是,他故意这样写,毕竟他是一个生物学家)我们都是突变体,各不相同,行为也千差万别。数学计算并不能精准预测我们的行为,不管是从未来学的角度,还是从科幻作品的角度(可能更有意义)。

最后,当面对想象中的未来技术时,如果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那么留给科幻作家的只有第三种选择:不加解释,简单地改变一下现实,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从书或者电影的角度看,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其提到的新技术是否会成为现实,而是假设一个技术飞跃已经实现,故事的发展是否符合逻辑、连贯统一。这个飞跃正是科幻作品和奇幻作品的分水岭。即便如此,绝佳的奇幻作品也是连贯统一的。对读者来说,科幻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在某个技术飞跃改变了世界的规则后,后续的故事仍能够与这个世界自洽,而无须继续依靠另一个神奇的技术飞跃。

如果这个作品中的技术飞跃是本章之前提到的那些,比如超光速、即时通信、反重力等,那么,即便使用了本书没有讨论过的新奇方法,这些技术也很可能永远不会成真。但正是这些技术的存在,才使科幻作品的故事架构更加坚实。

如果你看一本近几年出版的科幻作品,你就会发现书里有好多要素都和20世纪40年代的科幻作品大同小异。比如英国作家伊恩·班克斯的“文明”系列。在《腓尼基启示录》(Consider Phlebas)和《游戏玩家》(The Player of Games)中,班克斯畅想出未来星球和文明的一整套体系。他的写作风格(对于故事主线一丝不苟地追求细节,如果你喜欢这种手法)完全超越了20世纪40年代的太空歌剧,但班克斯笔下的未来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他的故事里也有智能设备、巨型的超光速宇宙飞船、可以自由转换性别的角色,以及拥有中世纪价值观的战士等。

在21世纪,科幻作家有机会了解最前沿的科学和技术。现在的科幻作家再也不会犯三四十年前科幻作家犯下的错误,那时候的一些作家甚至不了解计算机和电话的原理。但是,现代作家难免也会犯下许多在三四十年后被认清的错误。现在已经有许多新科技都可以被科幻作家用于新的创作,比如有无限可能的量子纠缠或者可以实现电气革命的室温超导体。

本书(英文版)出版前的几个月恰恰是科幻“未来史”中最著名的日期之一——2015年10月21日。1985年《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首次登上大银幕的时候,马蒂·麦佛莱乘坐布朗博士用德罗宁跑车改装而成的时光机,来到了30年后的这一天。1985年版的《回到未来》只是短暂地访问了2015年,而《回到未来2》和《回到未来3》则侧重描写未来。这个系列的电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即透过科幻作品看未来,有对也有错。

《回到未来2》和《回到未来3》中最著名的未来技术是能在空中飘浮的滑板——悬浮滑板。电影中马蒂使用的那种滑板可能永远不会成为现实,尽管在2014年10月,Kickstarter(美国创意众筹公司)的网站上展示过一款悬浮滑板。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创业公司Arx Pax推出了一款Hendo悬浮滑板,使用了磁悬浮技术,这意味着Hendo悬浮滑板只能在非铁的金属(比如铜和铝)上方使用。所以在出现金属人行道之前,我们不太可能会看见儿童们像电影中那样玩悬浮滑板。

《回到未来》系列电影中还有其他因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信息技术。(也许是因为我实在不会玩滑板。)其中有些信息技术非常落伍,在马蒂的未来生活里,他们还在用激光唱片(你还记得它们吗?)来存储信息。但在这部电影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和日常生活的结合非常完美。比如,马蒂用平板电脑签署文件(和现在的平板电脑比虽然有些古板,但是和苹果平板电脑比较类似);在另一个场景中,未来的家庭在餐桌周围就座,用便携的通信设备就能和其他没到场的朋友交流(电影中的通信设备是玻璃,而非智能手机,但效果是一样的)。

电影中的2015年和现实既有很多不同,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最有意思的则是新科技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场景。好的科幻作品会继续引发我们思考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未来对人类生活体验的改变。科幻作品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明天的100亿个可能。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仙日子 侯大利刑侦笔记2:辨骨寻凶 少年江湖之童璟 [综恐]人生处处是怪谈 女配她缺德乐子人 和男主O的哥哥在一起了 难言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