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2章 蓝色药丸?红色药丸? (第3/8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冒险就这样开始了。每当读到这些饱含回忆的句子时,我都会激动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这份感情独一无二、无与伦比。这是一个由文字构建的世界——这些文字冒险游戏也被称作交互式小说,命名恰如其分。在当时来说,最大的突破是计算机程序对日常生活中的词汇产生反馈,而不仅仅局限于简明扼要的计算机命令。后来,我就职于英国航空公司。那里的PDP–10大型计算机让我可以继续把这个游戏发扬光大。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对“母体”概念的进一步实现,通过游戏联系到身处各地的玩家。《巨洞冒险》仅仅是让玩家一个人自得其乐,《星际迷航》游戏的另一版本《空间帝国》(DECWAR)则完全不同。

《空间帝国》是一种多人游戏。在不同的房间,甚至不同的建筑物中,每个玩家都有一台电传打字机,少数有条件的玩家会使用不带纸张和针头的视频显示装置。每个玩家都可以选择加入星际联邦或者异族克林贡的阵营。飞船在航行的过程中可以探测到其他飞船,玩家可以选择和其他飞船进行交流,或者选择用相位枪或者光子鱼雷来击毁飞船。我们这些游戏老手可以在新手学会怎么玩游戏之前,就把他们的飞船轻松歼灭。此时,把科幻小说变成虚拟现实已指日可待。

文字冒险游戏和电脑游戏《星际迷航》是虚拟现实的最原始的形式。渐渐地,冒险游戏开始运用静止的图像和一些可以让玩家转换视角的粗糙动画,但这意味着玩家要不厌其烦地从卡带中载入数据。1987年,一个计算机爱好者提出了虚拟现实发展的最初理论,这让电脑游戏的魅力远远地超越了“你在道路的尽头,前面是一座石头小屋”这类文字描述。这个计算机爱好者名叫约翰·卡马克。他是3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游戏的背后缔造者。正是因为卡马克,我们才看到了《星际迷航》的完美回归——加入了全息甲板的《星际迷航:下一代》。

我们在第4章的时候还会回到这个话题上来,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但是卡马克提出的理论是概念之源。当时,还年轻的卡马克只是想在显示器上构建一个能让玩家沉浸其中、身临其境的游戏而已。在那时,计算机图形学风靡一时,特别是基于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个人电脑的新研发的软件。虽然认证软件公司(id Software)当时还没有开发出游戏《德军司令部》(Wolfenstein 3D),但是这个由卡马克建立、约翰·罗梅罗担任游戏设计师的公司已经展现出在单机游戏上的杰出潜力。

诚然,《德军司令部》像素较低、颜色单一,但是卡马克穷尽所有软件技巧,参与写出了大量新代码,为的是让玩家体验第一人称视角的史无前例的城堡探险。与此同时,在1993年,另一家公司也凭借一款基于新式彩色苹果电脑而开发的冒险游戏《神秘岛》(Myst)加入了这场技术竞赛。这些冒险游戏很相似。玩家移步换景,搜索线索和任务。恰恰是从此时开始,感官体验开始向现实靠近。屏幕上出现的再也不是粗劣的图形,而是电脑生成的精美图像。

《神秘岛》惊艳亮相,迅速和更优秀的图形学平台视窗系统电脑兼容,在接下来的若干年盛行一时。但是竞争对手卡马克并不以为然。《神秘岛》的图像确实精美,但是游戏本身缺少让它进化为虚拟现实的基本要素。玩家不能操纵视角,不能随心所欲地移动,也不能和游戏里的人及物体互动;每次转换地点都很生硬,就像《巨洞冒险》一样,《神秘岛》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点,而不是连续的空间。

对卡马克来说,平滑的视觉运动是全息甲板的关键步骤,他在《德军司令部》的进阶版本《毁灭战士》(Doom)中把这种技术进一步升级。虽然图像不如《神秘岛》华丽细腻,但是玩家可以连贯地在不同地点之间移动,和周围的物体任意互动。《毁灭战士》和接下来的《雷神之锤》(Quake)为第一人称游戏建立了基调——这类游戏之后占领了视窗系统电脑上的游戏市场。对于玩家来说,这些游戏无非是屠戮敌人,但是对于卡马克来说,挑战来源于尽可能逼真地接近现实世界的体验——在计算机显示器上产生出视觉上完美的全息甲板。

在我写作本书的时候,卡马克是研发虚拟现实眼镜的龙头公司——奥克勒斯公司(Oculus VR)[1]的首席工程师。虚拟现实让我们不再局限于盯着显示器。玩游戏时,我们很可能深深地沉浸其中,忘记了现实世界。类似于虚拟现实眼镜的辅助器械可以让我们在转头的时候改换视角,用电子手套或者运动传感器让我们的虚拟角色在虚拟世界中任自己支配。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对于生活在“母体”的居民,还有其他科幻小说中生活在虚拟现实中的人们,以及威廉·吉布森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赛博空间居民”来说,由于绕过了感觉器官而直接用信号对大脑进行刺激,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将会变得难以区分。如果硬说有什么区别,就只能说虚拟的世界往往更加色彩缤纷、引人入胜。这点是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望尘莫及的。虚拟现实不是现实,但是对于“母体”的居民来讲,除了偶尔的系统扰动而重复出现的猫[2],他们的感觉和在真实世界的感觉并无二致。在“母体”或者其他类似的环境中,信息被直接传入大脑,而不是由感官(比如触觉、运动感觉、视觉和听觉)传导信号。

借由如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我们在以下两个方面离真正的“母体”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一个是交互界面,另一个则是所能达到的细节粒度[3]。第15章里会谈及,用插入脑中的电极传输信号以恢复视觉的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任何脑外科手术都不是小事,而且完全通过“母体”中的插孔、插头来模拟仿真的交互界面也不切实际。在《黑客帝国》电影里,机器将插头插入人体内,但这些机器后来鸠占鹊巢,成为世界的主人。如果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我们就要承担植入娱乐器械的手术的风险——即使手术能创造一个接近完美的仿真世界,很多人也不会愿意为此受皮肉之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傅爷丑妻恃靓行凶 老板,我熬夜猝死了 我家有只小饕餮 穷小子闯丹道 不列颠女王布迪卡 培福里1931 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