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中国影视那些事 (第3/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首先是由于电视机的普及,电视节目开始多样化以及电影院的普遍老旧——除非口碑甚佳的电影,否则人们不能对自己给出不坐在家里看电视而偏去离家不近甚至挺远的电影院看一场各方面都很寻常的电影的理由。

并且,90年代之青年,大抵是70年代人和60年代人中的小字辈。在他们的成长阶段,人与书的亲情是主要的文化现象。他们中喜欢读书的人多,而这样的人,是不太会成为追星族的。即使有追星倾向,也不怎么会因而便非看某电影明星主演的电影。

90年代的中国,经济现状疲软,上班族已多年没涨工资,物价却在不断地涨,人们普遍缺乏进电影院的好心情——倒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们,比电影明星们更易于快速成名。某些新生代电影演员,往往也是由于主演电视剧而蹿红的。

各电影制片厂也有自身的困境——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包袱越来越重,电影题材越来越窄。与人们对电影水平的要求提高了相反,用一二百万拍出让人们觉得不看很遗憾的电影越来越难。而一二百万却是较高投资,儿童电影的成本基本控制在五十万以内。

美国电影正是在那一时期开始在中国电影市场独占鳌头的——有好电影,也有垃圾片,如《第一滴血》之类。

90年代是出版业的黄金时代,不少出版商因而成为最先买了私家车甚至好车的人,当年帕萨特算是很好的车了。

90年代也是电视明星和歌星笑星的黄金年代。

90年代的中国电影陷入了最低谷,几乎只有张艺谋一枝独秀——因为他在题材上的另辟蹊径。

2000年中国电影业开始体制改革——不改不行了,死路一条。一改,厂实际上就没了,变成公司了。许多电影人失业了,不发给工资了,还要交劳务管理费。不少长影人“流亡”到北京来了,成了拍电视剧的主力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仙日子 侯大利刑侦笔记2:辨骨寻凶 少年江湖之童璟 [综恐]人生处处是怪谈 女配她缺德乐子人 和男主O的哥哥在一起了 难言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