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26章 理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3)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散之有方。”这其中就蕴涵了投资理性与消费理性的意思,也道出了应该理性对待财富的道理。

何为理性投资呢?在经济学上,理性指的是人们具有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特性。一般来说,在投资领域中,投资者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风险厌恶者;第二类是风险中性者;第三类是风险爱好者。对于第一类人而言,投资理性表现为若不存在超额收益与风险溢价,他就不愿投资在有风险的证券上;第二类人则只是按照期望收益率来决定是不是进行风险投资,风险的高低和风险中性者没有任何关系;而第三类人“玩的就是心跳”,他们把风险的“乐趣”考虑进了自身效用里。

大量经验数据显示,大多数投资者都属于风险厌恶者,虽然其风险厌恶程度不一。所以,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理性投资表现为:收益会增加自身效用,而风险会减少自身效用,多一分风险,就要多一分收益来进行补偿,风险与收益要保持一定的均衡关系。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消费理性。从理论上来讲,个人消费的最优点是对于特定的消费者而言,一切消费品(包括闲暇)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假定在面包与牛奶之间进行选择,若面包吃得过多,就会造成其边际效用减少(甚至会觉得厌恶),则该减少面包的消费,而需要增加牛奶的消费,直到它们的边际效用相等为止。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效用不过是个人感受而已,它受个人偏好的影响,因此难以进行比较,更没有办法测度,因而就不易实现消费理性。

一个关于消费理性的有趣问题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物品?对于面包与牛奶而言,显然是适用的,可是对于金钱则未必适用。

此外,消费理性还和理论上关于“选择的完备性假设”有关系。如果有甲乙两个物品,就会出现这样三种情况,即人们认为甲比乙好,乙比甲好,一样好,而不可能出现第四种情况。如果你选择了对自己而言比较好的,则消费就是理性的。然而,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他的著作里讲述了一个“布里丹之驴”的故事,质疑这个“完备性假设”。

这个故事的内容如下:布里丹有一头驴,面对两堆草,因为没有办法选择哪一堆更好,最后竟然饿死了。很明显,它并不认为甲比乙好,也不觉得乙比甲好,也不觉得两堆一样好。那么,它是怎样认为的呢?可能它觉得两堆都不好,而它想要的尚未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比理论论证多得多的可能性。世间万象,人生悲喜,并不是理论与理性所能够完全囊括的。

经济学家提醒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是你要甩开我的,提了离婚你哭啥?高质量小说 妖夫当道:娘子乖乖入怀 离婚后,绝美老婆哭晕了 我的前妻是扶弟魔 她美又飒,大佬把持不住沦陷了 最强师傅 重新到二十年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