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三 弦索琤琤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宋杂剧显然还过于散漫。开头一个“艳段”,已经“有散说,有道念,有筋斗,有科泛”了,而且五个角色都出场;中间正戏,或唱或做,有两种表现方式,从上面所举的那些讽刺片段来看,虽有故事和人物,但很难对它们的完整性抱有信心,一次杂剧演出的正戏部位究竟是包容一个故事还是两个故事,也不能确定;至于最后“杂扮”部位的艺术随意性,自更不待言。

还缺少什么呢?

还缺少一个足以贯穿全局的脉络——一个完整的故事;

还缺少一种足以梳理整体的节奏——一种严整的曲调。

对此,瓦舍里有一位熟悉的老邻居——讲唱艺术,提供了切实的援助。

讲唱艺术本身的发展也已有漫长的历史,到宋代,它的两支流脉对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一是叙唱完整故事的乐曲组合。这种乐曲组合,由古代的大曲发展而来。大曲是以一支曲子反复演唱多遍来叙述一个故事的音乐形式。由于演唱的是一个故事,依凭的是一支曲子,因此虽然单调、冗长,却具有完整性和一致性。至宋代,大曲为了更加便于叙唱一个故事,在音乐形式上已经有所压缩和筛选。这种音乐形式被宋杂剧吸收,也就把艺术的连贯性带给了戏剧。它开始只是杂剧的一个组成部分,却为杂剧输入了汰除芜杂、削减赘余的内在标尺。

其二是应顺着一个长篇故事的边说边唱,叫诸宫调。诸宫调承袭着前代“变文”、“鼓子词”的传统,为北宋中叶的讲唱艺人孔三传所创造。(吴自牧《梦粱录·妓乐》:“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三传,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王灼《碧鸡漫志》:“泽州有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诸宫调和上述大曲演唱不同,不限于一支曲子,一个宫调,而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来选择和连缀宫调、曲子。这样,单调性被克服了,也并不带来紊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成为了无限游戏美人NPC 家养迷你龙傲天 万古灵帝 婚后心动 名侦探之召唤笔记 温柔的你 对照组咸鱼被读心后躺赢了[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