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编制和装备 (第3/6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60132350.jpg" />

◎ 不同样式的波兰翼骑兵头盔。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60132142.jpg" />

◎ 17世纪上半叶的波兰翼骑兵盔甲(波兰华沙军事博物馆)。

战马是翼骑兵装备中单项价格最高的一项,也是他们战斗和生存的根本。在当时的鲁塞尼亚(乌克兰)有一句话:&ldquo;波兰人没有马,如同人没有灵魂。&rdquo;传统的欧洲马身量较小,容易退化,波兰人在欧洲较早便从奥斯曼人和鞑靼人手中引入了阿拉伯血统的马匹(突厥马)进行繁育。1656年,在比亚韦斯托克附近,波兰人在欧洲率先建立了驯养东方马匹的马场,东方血统的马匹和欧洲马在这里杂交后,培育出的波兰马兼有东方马和欧洲马的长处,它们体型更大,速度更快,也更强壮。波兰战马在当时的欧洲是最出色的战马,广泛受到西欧各国的欢迎,每年都有数千匹波兰马出口到西欧各国,特别是三十年战争期间,以至于波兰特意颁布了禁止马匹出口的禁令&mdash;&mdash;理所当然的,这没什么效果。波兰翼骑兵们不只装备一匹马,除了骑乘用的战马,同伴们还会添置额外的备用战马。此外,运输小队物资的大车,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挽马(当时每辆大车一般需要4到6匹马)。一般来说,小队中马匹的数量大致是相当于小队(在册)人数的2到3倍。

最后,我们说说翼饰。这应该说是翼骑兵装备里最特殊、最吸引人也是最让人迷惑不解的一个部分。

从我们现在看到的翼饰来看,一般来说,翼饰主要结构是木质,顶端略微向前弯曲,上面安着鹰等鸟类的羽毛。翼饰一般是安装在骑兵的马鞍上,也有安装在骑兵的背上或者手臂上。据考证,这种翼饰最初出现在16世纪中后期,最早也是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地区的得利骑兵所佩戴的安装在不对称盾牌上的鸟羽毛。波兰骑兵佩戴的翼饰,最早的文字记录应为1574年亨里克&middot;瓦罗亚(Henryk Walezy)<sup><small>[22]</small>加冕典礼上。后来先挪到了马鞍上,再后是骑兵的背上。翼骑兵的翼饰有成对的,也有单独的。翼饰配上闪亮的盔甲,翼骑兵可以用辉煌壮丽来形容,尤其是成队成队的翼骑兵出现时,那种灿烂更是难以描述。一位意大利使节在参加了波兰国王扬&middot;索别斯基的登基仪式后这样描述翼骑兵:&ldquo;这种举世无双的骑兵的庄严和与美丽是无需赘述的;对他们的装备&hellip;&hellip;的描述,是很无谓的。这样做只是亵渎他们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一支独特的骑兵,在亲眼见到以前你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他们的魅力与光彩壮丽。&rdquo;而在近现代波兰画家&mdash;&mdash;如扬&middot;马泰伊科、尤里乌什&middot;科萨克等人的作品中,佩戴翼饰的波兰翼骑兵向俄国、乌克兰或者鞑靼军队发起冲击,更是鼓舞了波兰的民族精神。</sup>

但是,历史事实非常令人遗憾。首先,在波兰骑兵最辉煌的时代(即斯特凡&middot;巴托雷、齐格蒙特三世等人在位的16世纪中后期到17世纪初),这样辉煌的翼饰并不多见,直到扬&middot;索别斯基时代,这种翼饰才被仔细地修饰并变得光彩夺目。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翼骑兵光辉的盔甲和翼饰(包括复制品)多数就是来自于这个时代,而非翼骑兵本身最光辉的时代。其次就是关于这些翼饰的作用。对此历史上曾经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在骑兵冲锋时,羽毛与空气摩擦会发出声音,以对敌人进行恐吓。但是,羽毛和空气摩擦的声音在战场上很容易被其他声音(如马蹄声)所盖过,因此这种说法难以成立。事实上在1998年,电影《火与剑》(波兰导演耶日&middot;霍夫曼执导)在拍摄过程中,曾经有50多名翼骑兵骑马反复奔跑,但是翼饰几乎一点声音也没发出。如果要恐吓敌人,翼骑兵的外表和马蹄声就足够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翼饰是用来防止敌人&mdash;&mdash;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和鞑靼人&mdash;&mdash;对他们使用套索。这种说法也很让人怀疑能否起到作用。同样是在拍摄《火与剑》的过程中发现,翼饰在骑马冲锋时中会产生极大的阻力,甚至有把人从马上拽下来的危险;而如果装在马鞍上,马则根本没有办法快速前进。因此基本可以肯定,翼骑兵的这对翼饰应当只是在特殊场合(如检阅等重大仪式时)才会使用,在实战中使用的可能性很小。也有历史学家推断,翼饰这种装饰类似勋章,只有那些在战斗中建立功勋的部队才有资格佩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坐实了翼饰不会在实际战斗中出现的结论。

在翼骑兵早期的战斗中,基本的战斗单位是支队(Huf),每个支队由若干个连队编成。这种编制方式是沿用波兰旧日的战术。每个支队的规模大小不等,可以从150骑到1500骑&mdash;&mdash;取决于作战地区的规模。传统的支队在战斗中分为左中右三部分,每一部分在战斗中将同伴放在最前,后面的扈从排成两队。17世纪30年代后,经过多次与瑞典的战争,波兰军队部队的编制也开始向西方学习和靠拢,支队的称呼也逐渐被团(Pułk)所取代。团的指挥官称作团长(Pułkownik)

<sup><small>[23]</small>,在队长中选拔一人。不过团最初也是战术单位而非常设编制,每个团可能由4~10个连队组成。团的名字最初由团长的名字命名,后来改为用地名命名。随着小队规模的减小、扈从装备的更新,到18世纪初一些扈从已经和同伴们一同被编入阵型的最前排了,这让一部分贵族们感到不满。在战斗中,仆役会到阵地后面列队,各队队伍前会立有相应的小旗(Znaczek)。仆役们的主要工作是为冲锋回来的骑兵们换马换装备(特别是长矛)以为下一次冲锋做准备,并且收容照料伤员。偶尔也会有比较擅长用兵的统帅(如霍德凯维奇)拿他们用来当疑兵,伪装成援军。此外在某些极其危急的情况,也有将仆役投入战斗的事情。</su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全职法师之原神 孤谍 末日浮岛开局一口井,求生我成神 重回七零改嫁军官,我旺夫又发家 香槟往事 尤金尼亚之谜 投降吧大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