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一)我就在这儿生这儿长胡福贞口述 (第1/8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b>时 间:1997年12月10日</b>

<b>地 点: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火器营胡福贞家</b>

<b>访谈者:定宜庄</b>

<b>在场者:杨海英、关慧英(蓝靛厂满族文化站站长)</b>

<b>[访谈者按]</b><i>清代八旗火器营有内、外之分,内火器营又分枪、炮两营,位于城内东四牌楼,训练则会于安定门外教场。外火器营建立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开始时分散居住,训练时再集中,后来为使八旗满洲、蒙古弁兵“群聚环居,便于演习”,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采纳管理八旗火器营事务的蒙古都统色布腾巴勒珠尔的建议,将外火器营兵丁集中于安定门、德胜门外黄寺处,几年后又在京郊蓝靛厂修建外火器营营房,共建有官廨1024楹,官厅义学60间,炮甲连房6038间,又于营房西门外设大教场,命八旗满洲蒙古弁兵携眷移驻于此,使这里成为京郊一处最集中、最典型的八旗兵营,交融着兵营与民居的双重气息。</i>

<i>北京内城旗人聚居的格局,早在清中叶就已开始打破,城内的军事性质逐渐削弱,八旗间的界址相应消融,同一旗分、佐领的人们散居各地,严密的组织日益涣散,军纪随之废弛。加上嬉戏奢靡之风日甚一日,骁勇善战的传统尽失。与之相比,倒是处于相对隔绝环境的外火器营官兵,更多也更持久地保持了八旗传统的纯朴旧习。满族学者金启孮在所著《北京郊区的满族》注111中以自己的亲历亲见为主,用大量篇幅描绘了当年蓝靛厂外火器营八旗子弟的生活与风情。蓝靛厂满族聚居区的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北京市民族工作的一个重点,也颇为民族学家在考察、研究满族历史与社会生活时所关注。</i>

<i>民国以后,外火器营八旗官兵断绝了生活来源,纷纷外逃谋生,日伪统治时期,两旗营房又被拆除改建成兵营,城外大教场处也被改建为飞机场,如今该地的满族住户已不及当地居民的1/4,这些变迁,在胡女士的回忆中有生动具体的体现。</i>

<i>胡福贞女士是由北京市民委副主任赵书先生推荐给我的,蓝靛厂满族文化工作站站长关慧英女士陪同我进行了这次访谈。在此谨向二位深致谢忱。按关女士当年65岁,本人也是北京旗人,她在访谈过程中的几次插话,已经放在注释之中。</i>

<i>我持这篇口述稿请胡女士过目并签字的时候,她很痛快地说:“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i>

<i>2016年元月再记:1997年,当我着手这项口述访谈计划的时候,外三营的格局尚存,十几年光阴一晃而过,那个当年我曾一条街道一条街道走过的蓝靛厂,如今一切都已不复得见。清廷在京城西北即今海淀区一带建立外三营的本意,是让旗兵避开京城的繁华喧嚣而专心致志于练武,但如今这一带,已是充斥着喧嚣繁华的闹市了。</i>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总裁小太妹又不老实了 迁坟师 中国文脉 娇软翦美人 星辰战尊 农门医妻:稳做权臣心上娇 万人迷反派生存指南[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