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卷一 名义卷 (第3/20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汉魏以来的古诗,句法以五言为主,到了唐代,七言诗盛行,句式较古诗为长,故唐人把七言句称为长句。七言句既为长句,五言句自然就称为短句。不过唐人常称七言为长句,而很少用短句这个名词,这就像《出师表》、《赤壁赋》那样,只有后篇加“后” 字,而不在前篇上加“前” 字。元人王珪有一首五言古诗《题杨无咎墨梅卷子》,其跋语云:“陈明之携此卷来,将有所需,予测其雅情于隐,遂为赋短句云。” 由此可知元代人还知道短句就是五言诗句。

中晚唐时,由于乐曲的愈趋于淫靡曲折,配合乐曲的歌诗产生了五七言句法混合的诗体,这种新兴的诗体,当时就称为“长短句” 。韩偓的诗集《香奁集》,是他自己分类编定的,其中有一类就是“长短句” 。这一卷中所收的都是三五七言歌诗,既不同于近体歌行,也不同于《花间集》里的曲子词。这是晚唐五代时一种新流行的诗体,它从七言歌行中分化出来,将逐渐地过渡到令慢体的曲子词。三言句往往连用二句,可以等同于一个七言句;或单句用作衬字,那就不属于歌诗正文。故所谓“长短句” 诗,仍以五七言句法为主。胡震亨《唐音癸签》云:“宋、元编录唐人总集,始于古、律二体中备析五、七等言为次,于是流委秩然,可得具论:一曰四言古诗,一曰五言古诗,一曰七言古诗,一曰长短句。” 这里,胡氏告诉我们,他所见宋元旧本唐人诗集,常有“长短句” 一类。我曾见明嘉靖刻本《先天集》,也有“长短句” 一个类目,可知这个名词,到明代还未失去本意,仍然有人使用为诗体名词。

胡元任《苕溪渔隐丛话》云:“唐初歌辞,多是五言诗或七言诗,初无长短句。自中叶后至五代,渐变成长短句。及本朝,则尽为此体。” 这一段话,作者是要说明宋词起源于唐之长短句,但这里使用的两个“长短句” ,我们应当区别其意义,不宜混为一事。因为唐代的长短句是诗,而所谓“本朝尽为此体” 的长短句,已经是五代时的“曲子词” 或南宋时的“词” 了。

晏幾道《小山乐府》自叙云:“试续南部诸贤绪馀,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 又张镃序史达祖《梅溪词》云:“况欲大肆其力于五七言,回鞭温韦之途,掉鞅李杜之域,跻攀风雅,一归于正,不于是而止。” 这两篇序文中都以“五七言” 为词的代名词,晏幾道是北宋初期人,张镃是南宋末年人,可知整个宋代的词人,都知道“长短句” 的意义就是五七言。

但是,直到北宋中期,“长短句” 还是一个诗体名词,没有成为与诗不同的文学形式的名词。苏轼与蔡景繁书云:“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得之惊喜。” 陈简斋词题或曰“作长短句咏之” ,或曰“赋长短句” ,或曰“以长短句记之” 。黄庭坚词前小序用“长短句” 者凡二见,其《念奴娇》词小序则称“乐府长短句” 。以上所引证的“长短句” ,其意义仍限于五七言句法,而不是一种文学类型。特别可以注意的是黄庭坚作《玉楼春》词小序云:“席上作乐府长句劝酒。” 因为《玉楼春》全篇都是七言句,没有五言句,所以他说“乐府长句” ,而不说“长短句” 。如果当时已认为“长短句” 是曲子词的专名,这里的“短” 字就不能省略了。

从唐、五代到北宋,“词” 还不是一个文学类型的名称,它只指一般的文词(辞)。无论“曲子词” 的“词” 字,或东坡文中“颁示新词” 的“词” 字,或北宋人词序中所云“作此词” 、“赋墨竹词” ,这些“词” 字,都只是“歌词” 的意思,而不是南宋人所说“诗词” 的“词” 字。

词在北宋初期,一般都称之为“乐府” ,例如晏幾道的词集称为《小山乐府》。但乐府也是一个旧名词,汉魏以来,历代都有乐府,也不能成为一个新兴文学类型的名词,于是欧阳修自题其词集为《近体乐府》。这个名称似乎不为群众所接受,因为“近” 字的时代性是不稳定的。接着就有人继承并沿用了唐代的“长短句” 。苏东坡词集最早的刻本就题名为《东坡长短句》(见《西塘耆旧续闻》),秦观的词集名为《淮海居士长短句》,我们现在还可以见到宋刻本。绍兴十八年,晁谦之跋《花间集》云:“皆唐末才士长短句。” 而此书欧阳炯的原序则说是“近来诗客曲子词” 。两个人都用了当时的名称,五代时的曲子词,在北宋中叶以后被称为长短句了。王明清的《投辖录》有一条云:“拱州贾氏子,正议大夫昌衡之孙,读书能作诗与长短句。” 这也是南宋初的文字,可知此时的“长短句” ,已成为文学类型的名词,而不是像东坡早年所云“长短句诗” 或“乐府长短句” 了。只要再迟几年,“词” 字已定型成为这种文学类型的名称,于是所有的词集都题名为“某某词” ,而王明清笔下的这一句“能作诗与长短句” ,也不再能出现,而出现了“能作诗词” 这样的文句了。

<h3>(四)近体乐府</h3>

在先秦时期,诗都是配合乐曲吟唱的歌辞(词),所以诗即是歌。从其意义来命名,称为诗;从其声音来命名,称为歌。不配合音乐而清唱的,称为“徒歌” ,或曰“但歌” 。汉武帝建置乐府以后,合乐吟唱的诗称为“乐府歌辞” ,或曰“曲辞” 。后世简称“乐府” 。从此以后,“诗” 成为一种不配合音乐的文学形式的名词,与“歌” 或“乐府” 分了家。

魏晋以后,诗人主要是作诗,也为乐曲配词,到了唐代,古代的乐曲早已失传,或者不流行了,诗人们虽然仍用乐府旧题目作歌词,事实上已不能吟唱。这时候,“乐府” 几乎已成为一种诗体的名词,与音乐无关,于是就出现了“乐府诗” 这个名称。初唐诗人所作“饮马长城窟” 、“东门行” 、“燕歌行” 等等,都是沿用古代乐府题目(曲名)拟作的歌辞,事实上是乐府诗,而不是乐府,因为它们都无乐谱可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成为了无限游戏美人NPC 家养迷你龙傲天 万古灵帝 婚后心动 名侦探之召唤笔记 温柔的你 对照组咸鱼被读心后躺赢了[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