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二十九课 光耀千古的324个字 (第3/3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有趣的是,王羲之本人也觉得这一幅即兴发挥的字写得好,后来曾多次重新写过,但都没有这幅好。因此他说:“这幅字虽说是我写的,其实是神助。”

历代文人天天默写《兰亭序》,只默写它的书法,却很少在意它的内容。其实它的内容倒是不错,我顺便介绍几句。

王羲之开头交代了他们相聚的时间、地点、风景,然后抒发了一段人生的议论。如果用白话文翻译一下,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人的一生,有两种要求,对内实现抱负,对外寄托山水。这两方面无所谓好坏,却都会遇到是安静还是躁动的问题。想要安静,不大喜大悲,就要选择一个意念。常见的意念是说生死是同一件事,长寿和短命是同一件事,而我选择的意念是把古人、今人、后人看成是同一件事。这么一想,今天的聚会也有意思了,我们把诗写在一起,后人看到,时间就会像眼下的流水一样贯穿起来。”

我记得不准,说个印象,是不是感觉不错?

正如王羲之所预言的,仅仅这幅《兰亭序》,就把历史像流水一样连起来了。这幅字代代相传,第七代是智永和尚,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把这幅字传给了徒弟辨才。于是,就出现了唐太宗派萧翼去骗得《兰亭序》,最后又将之作为自己陪葬品的事情。

陪葬前,朝廷组织了不少人临摹。比较起来,还是冯承素的那个本子好。有不少更大的书法家的摹本,太自我,或太规整,反而少了活气。

王羲之书法的衍伸,还出现了另一种途径,那就是他的儿子王献之构成了书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甚至,在王羲之去世后有一段时间,人们对王献之的评价还超过了王羲之。他们父子俩究竟谁写得更好?我觉得各有特色,难分高下。儿子的字,灵动、活跃、漂亮,而父亲的字,则端庄、华贵、经典。

你们看,仅仅一个王羲之,我们粗粗糙糙地说,已经说了那么多。其实中国有很多书法家和书法作品都经得起这么说。即便把话题缩小在行书里面,颜真卿的《祭侄帖》和苏东坡的《寒食帖》也能引出一大堆话题。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实在很高。而且,它的高,又与普及连在一起。我曾说,中国文化中有三样东西最普及:一为书法,二为唐诗,三为昆曲。相比之下,书法又因它的抽象提炼而接通高低两端,更具有时间上的长度和空间上的广度。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弹丸论破]成为超高校级的搞事役吧 殿下,你偷了我的心 封神:开局观想中子星 代汉 家兄又在作死 我有独特的洗白技巧[快穿] 十二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