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三十三课 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接纳佛教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王安安:中国原始文化里也不乏打动人心的故事啊。但我记得秋雨老师曾经在哪里说过,佛教的特点在于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生本身的关注。也正是因为这个,所谓的“至高”和“至低”的目标它都能达到。“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快乐?”这些终极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意义,能回答这些问题的只有宗教。我不得不说,这正是中国本土文化从未真正面对过的问题。

余秋雨:你们各位观察的角度不同,但都说到了点子上。我综合一下,那就得出了大家都能接受的结论:佛教既填补了中国本土文化在传播上的重大缺漏,又填补了中国本土文化在内容上的重大缺漏,它的进入,是必然的。

但是,这毕竟是人类两大独立文明之间的磨合,有一段时间,“磨”得相当费劲,“合”得颇为艰难。这个过程,我们如果放开讨论起来,话题又多又复杂,会耗费太长的时间,那就让我匆匆概括几句吧。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中国自北魏太武帝开始曾出现过几次“灭佛”事件。由于事情由朝廷发起,对佛教造成的伤害很大。有些历史学家过于强调了道教在这些事件中的作用,那对道教是不公平的。道教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宗教,它的创立和佛教在中国的立足几乎同时。道教既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又有广阔的民间背景,一开始就有不小的社会号召力。在统治者眼中,道教很容易与黄巾起义这样的农民运动连在一起,因此也曾受到统治者的禁锢。到两晋时期道教重新有机会兴盛时,佛教已经非常壮大。这就产生了两种宗教之间的对立情绪,那个太武帝就由信奉佛教转而信奉道教,又怀疑佛教与农民起义有联系,就下了禁佛令。其实,后来统治者的灭佛、禁佛,有时又是与打击道教同时进行的,常用的理由是僧、道人员太多,作为一个庞大的非生产人口而成了社会负担。

佛教在文化上遇到的真正对手,是儒家。佛教的“出家”观念与儒家所维护的家族亲情伦理严重对立,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了。按照佛教的本义,这种抱负是应该看空、放下的。由此可见,儒家不是在具体问题上,而是在“纲常”上,无法与佛教妥协。而且,从孔子开始,儒家对于尧、舜、禹、夏、商、周时代的王道多有寄托,而那时候佛教都还没有传人。哪个皇帝的灭佛命令,到太子接位就能废除,但儒家的纲常却很难动摇。你们都读过的韩愈的《谏佛骨表》,就是代表着儒家文化的基本立场在对抗已经很强大的佛教。

这场对抗的结果如何呢?大家都知道,既没有发生宗教战争,也没有出现你死我活之后的重大湮灭。佛教进一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而儒学也由朱熹等人从佛教中吸取了体系化的理论构架之后完成了新的提升。佛教和中国文化的共同优点,显现得非常大气。

现在,事情又回到了我们谈话的起点,佛教究竟凭什么在中国形成这么大的气候,最后还融入了中国文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LOVE 重生之干了这杯老干妈 井底飞天 我的9999小金库 乖巧尖子生被纨绔少爷盯上后 被敌国暴君宠幸了 我在废土种田开荒[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