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译者序.朝圣者之歌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赫尔曼·黑塞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广为世界各地读者喜爱,中国读者热爱黑塞作品的也大有人在。我自己所读的第一本黑塞作品是他的自传体札记《温泉疗养客》,那是黑塞作品中少为人知的一本小书,却可说是最为风趣的一本。当时我因为腰椎神经病变住院治疗,日夜被疼痛折磨,读着那本书,居然能够在剧痛中大笑几回,而打动我心的是主人公在疾苦中所表现的幽默以及对个体、生命、自然的思辨。后来我把这本小册子翻译成中文,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此后我陆续读黑塞的诸多小说、诗歌、散文、书评以及书信集,也将我心爱的一些散文翻译出来。做着这些事情,精神上得到无比的享受,我把作家黑塞当成自己神交的良友。

黑塞作品的德文版已经出了20卷本的作品集,包括诗歌、小说、散文、书信、书评,另外有4卷本的书信集以及2卷本《青少年时代书信集》(1895—1900),后者是他的夫人妮侬编选的黑塞青少年时代的书信来往。单行本除了各种小说、散文,还有摘录同一题材的集合本,诸如《黑塞谈幸福》《黑塞谈个性》《黑塞眼中的中国智慧》《忙中偷闲读黑塞》等等。翻译成中文的有几乎所有著名小说,大部分诗歌和非常少的散文。现在这两本散文集是在《朝圣者之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的基础上稍作增删编成的(诗集则另成一册)。因为那本书在市面上已经长期缺失。增添的有《温泉疗养客》,删减了一些散文,实为篇幅所限不得已而为之。

黑塞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都可说是他的心灵自传。黑塞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的同感,很大一个原因是他的写作全是来自切身的经历和体验。黑塞在描绘和阐释自己的生命时,因着能够生动地把握住其特殊性,能够将特殊性转化为普适性,故而能够超越时空的距离、超越文化的距离,直接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读者群交谈,特别是青少年,他们总是能够从他那儿得到一点信息、一点启发、一点感应。就如那位写信给黑塞的日本少年,他觉得远在瑞士的黑塞在同他说话,并且比之任何人都更理解他的苦恼。还如一位德国作家,他说,如果他在学校读书时就读到黑塞的书,那么他当时的许多无助和困惑对他的伤害就可能减少,至少不会让他那样地绝望。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告诉我们,越早阅读黑塞的作品越是受益,当然,任何时候读都不嫌晚。

黑塞的主要作品是小说,他以小说闻名于世,不过,他同时也是出色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主要记录了他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洞见,散文则更多记录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诗歌对黑塞而言,“是灵魂对经历的反应……诗最先只对诗人自己说话,是他的呼吸,他的呐喊,他的梦,他的微笑,他的挣扎”,也就是主体性极强的一种文学形式。写诗的第一要义是真:生活经历之真,感情感觉之真,思想之真,还有就是真正的内心的需要,所以绝不能以形害意。但这不是说,他不重视形式,相反,在对待诗的形式上,他的态度极为认真,总要在各方面不断推敲,直到一首诗全无雕琢的痕迹。浑然天成,大概是黑塞诗作的理想,而他的诗的确具备了优美而简单、自然而真切的特性。黑塞诗的另一特点就是节奏性和音乐性强,这对他是不可或缺的。

举凡时序变化、晨昏交替、湖光山色、花草树木皆是黑塞诗歌的题材,生老与病死、童稚与耄耋、内在的困惑、外在的苦难、对精神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也是题材。当然,爱情诗还有讽刺之作更不会少。无论什么题材,他的写法都是以主体感受和思考为着眼点,咏物抒情写人无不将“我”置于其间,这时候,诗人的个性品格、生活态度、生活理想、对存在的理解和认识了然于诗中。

他的诗和散文以及小说的内涵一致,讲述社会用同一模型塑造人,人和树木一样,被修剪成四平八稳,整齐一律。诗人以《被修剪的橡树》道出了渴望发展个性的心声:“我与你何殊,屡屡遭剪的/满是磨难的生活并没把我折断”,然而,柔弱的生命虽然困顿,却能“从千磨万劫中/我日日朝外探首依然”,因为“但不可摧毁是我本性/我无怨也无尤/从被斫伐的枝丫中千百遍/我耐心地把新叶儿吐/千种苦,万种痛/怎经得我对这浊世情深如故”。这首诗以树喻人,表现出诗人不受摧残和束缚的天性。“吐新叶”既是本性的需要、自然的过程,也是为人间作出的贡献;既有主观的价值,也有客观的价值,因为诗人热爱生命和人类,所以能够不屈不挠做自己该做、想做的事。《盛开的花》一诗中诗人从满树的桃花联想到人的思想。思想像花一样,会开出千万朵,正如不是每一朵花都为了结成果子而开,思想也不必每一个都符合功利的需要而有。诗人说:“愿任花开物自适/莫问收获几许”;又说:“人间正自有赖/嬉戏、无邪与过剩的花朵/否则世界就太小/生趣就太枯涸”。诗所蕴含的是一种十分宽容自在、十分非功利的思想:自然界有它本身的价值,人不要以自己过分实际的价值观去看待自然,人的精神与自然是相通的。诗人呼吁不要将“有用”“无用”这类观念套进生命的每个角落去,短期的以及狭隘的价值观会扼杀人的精神发展。看来“无用”的有时反而更具有价值,因为它能给生命留一些余地、一些生机。身处功利至上社会的我们,读这样一首小诗是否有如醍醐灌顶呢?

黑塞的诗既是个体灵魂的呐喊,那么生命危机时期的苦难黑暗与混乱状态,内心的冲突与沟通整合自然也就入诗了。诗《荒原狼》出现在小说《荒原狼》中,描写了荒原狼处于灵与肉、精神追求与本能冲动时的状态。诗中出现的字眼如鲜红的血、孤独的号叫、热乎乎的肉、花白的头发、不济的眼神、死去的女人、冬夜的大风、覆盖着大雪的大地、燃烧的喉咙、魔鬼、可怜的灵魂,等等,读来惊心动魄,与那些写景状物感时抒情的诗大异其趣。另一首类似的诗《给印度诗人巴特里哈里》中,作家称这位印度诗人为先人与兄弟,描写了人在神与魔鬼之间的一切挣扎。诗人虽受尽民间的奚落,却确知有神的气息在相伴着,“不知这一切的意义何在,却只能如此地走下去”。这类诗,在黑塞诗作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可以看出,即使在最混乱的状态中,诗人内心最深处也仍然感受到一种神圣的东西,他最终可以找到统一整合的道路。黑塞晚年的诗中,灵与肉总是和谐的,精神与自然最终融为一体。

黑塞的散文和书信内容较之诗歌侧重点则有所不同,除了湖光山色、花草树木、生老病死,还有对亲情友情的追忆,对时代和社会诸多现象的思考和批评,对文学艺术的看法,还有不少是自传性文字。散文简洁优美,时而心平气和,时而充满幽默,时而奋笔直指时代弊病。从中我们看出黑塞服膺的是个体良知,捍卫的是个性、精神与艺术文化,他所走的是通向内在的道路,目标是对人类有普遍意义的符合人性的人道主义精神。从散文和书信中我们更直接地认识作为人的黑塞,见到他终生不渝的为人与为文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诸界第一因 漂亮美人自救指南 经年情深 让我留在你身边 白切黑后男主的火葬场我做主 异世天言 美食拯救世界[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