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孤独症患者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2011年1月,我到厦门著名的城中村安兜村,去参观一位乡村建设者在此创办的“国仁工友之家”(厦门国仁工友之家:当代乡村建设者邱建生创立,是一个工友社区平民教育服务机构。主要开展针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免费教育培训,并在教育和小组活动中输入现代公民意识,促进工友群体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认同,增进工友个体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安兜村的主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窄小道路,有三四里地,不能通车。左右两边是各种小商铺和小饭店,这些小店往道路里面延伸,侵占着本来就非常狭窄的道路。道路的上空,被种种奇形怪状的条幅、标牌所遮挡,使得这城中村一直处于昏暗、潮湿、拥塞的状态。在这巨大的昏暗中,住着十万之多的外地打工者。

那是我第一次在繁华的城市里看到如此规模的城中村。它就像一个肿瘤一样,使得秀丽、干净、温馨的厦门多少有些肿大、扭曲。后来,在深圳的沙河街、西安的德仁寨、郑州的陈砦,我都看到这样的城中村。当时,我感叹于安兜村环境的肮脏,感叹于政府的迟钝与疏于管理。一年之后,我的观点发生了变化,当再回想起那些昏暗、拥挤的村庄时,竟然和西安的二嫂一样,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如果村庄果真拆迁、改造,这数十万农民打工者又该到何处呢?

我在那儿的几天,遇到一位年轻的工友,叫丁建设,个头不高,神情略显迟钝。每天晚上下班之后,他从工厂步行四十分钟左右到“工友之家”,不多说话,很少参与活动,也没有看到他交到什么朋友,只是一个人默默坐在房间的角落,坐那么一个多小时,翻翻报纸,看其他人打球、讨论、争吵,有时候什么也不干,就那样眯着眼睛,睡着的样子。九点多的时候,又徒步回去。

我被他的形象深深地吸引。哀愁的、憔悴的、失去了某种主体意志的形象。看到他的那双眼睛,我总想起卓别林《摩登时代》里的那个工人和那个卖花姑娘,大大的黑眼圈,黑眼圈里是巨大的哀愁。这哀愁溢出眼眶,和外面的世界——机器的坚硬和无所不在的孤独——形成对视。那坚硬的源泉正来自对这哀愁的主体毫不留情的和贪婪的摄取。

他非常内向,说话声音很轻,思维不连贯,是那种有些封闭的人所特有的失语。当得知我也是河南人时,他的眼睛里闪出一丝亮光。他是河南安阳人,三十岁,家里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外打工。他现在已经做到段长,每月工资加奖金一千四百多块钱。

我问他觉得工作怎么样。他用一种轻微的自我辩驳的语气说:“那能咋样?但凡有办法,说啥也不要在工厂打工。人就是零件,啥也不能想,没意思。”但是,他表示他也不会回家,回家没意思,他不想干农活,他承认他已经不习惯干农活了。

我问他是否成家,他的脸不易觉察地红了,他说他不打算结婚,结不起,结婚也没意思。

在座谈会上,我们大家相互自我介绍。丁建设犹豫着站了起来,说:“我叫丁建设,来厦门快五年了,来‘工友之家’快一年了。在这里,通过聊天、看书,可以学到想学的东西。能放松在工厂的紧张感,在工厂压力太大。在这里,还可以义务帮助别人,我很愿意来这里。”

他激动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可以感觉出来,他非常不安,被突然置于公众之下,还可以表达自己,对他来说,应该是很新鲜的经验。也许,对于许多农民工来说,都是陌生而新鲜的经验。那些农民工,最大的四十三岁,最小的十九岁,都特别希望能够表达自己,在言语之中会使用一些特别光亮且具有公共关怀的词语。

“工友之家”试图给在城市打工的年轻农民一种更为开阔的思想。健康向上的生活不只是包括使自己更上进,也包括为自己创造更为合理的公共空间。一些年轻人成立了学习小组、互助组,给城中村不识字的妇女上课。有些年轻人回到自己的工厂宣传,成立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小组,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些都似乎给这批城市打工的年轻农民工某些朦胧的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替嫁美人 冷少止步:误宠神秘娇妻 穿到废土当领主 全球异能:从祭坛升级到虚空战国 背后的亡魂 国色天香 当我穿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