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一个人寻找放浪形骸的自由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细想一下,中国音乐文化其实有非常张扬的一面,比如秦腔、梆子,犹如中国书画中的重彩和泼墨、草书。一般唱歌讲究运气丹田,但龚琳娜、刘索拉,感觉她们是从脚底往上唱,倾注全身的气力,把身体和音乐相统一。她们的高音是真声,是高位置的高音,很疯,很野,不怕唱破,同时脑子又特别清楚,高音在高处反复,不担心它哑,不会上气不接下气,阴阳转换却气场稳定,最后歌者释然,身体打开,把自己扔出去,达到一种打通气脉的自由。那种声音可能对身体确实不好,但人的灵魂需要那样的声音。

人声对于一个歌者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人声不只是歌唱,还包括从呜咽到花腔,包括一切人的声带能发出的声音。原来在乐器掩映下的长嗟短叹,哼鸣喘息,跌跌撞撞,突然骑着单薄的声线,坐着高音上了云端,那种迸发在声音里的自由,实在让我这样声带干涩乐音枯竭的人望尘莫及,心生恨意。

刚刚落成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个展览迎来了德国《启蒙的艺术》。戈特利布·希克的画作《丹内克肖像》被选作本次展览的主题背景画,放置在整个展览的开篇。启蒙运动前,肖像油画是贵族们的特权,普通人是无法入画的。丹内克是位普通村妇,这幅肖像,“预示着启蒙运动带来了普通人自由价值的觉醒”。画中年轻的女人丹内克姿态松弛,坐在户外的凳子上,长风吹过,浑身洋溢着自信和自由的气息。这个女人让我想起了龚琳娜,她一路从西南贵州的大山里走来,声音里沐浴着云贵高原的雨露星风。她说:“我的嗓子是个通道,我的思想、我的情感都通过这个通道释放出来。当我有能力随心所欲表达的时候,我感觉到我自己,那是种完全的自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接近自由的方式,有人用大脑,有人用笔,有人用身体……龚琳娜用的是声音。很多时候,自由的获取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强权的抗争和血腥,它很可能跟权势无关,跟知识和认识无关,它只关涉一个人的心性,像一个盲人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是一种佛性。它可以,也应该是日常和欢乐的。“一个人寻找放浪形骸的自由”,是龚琳娜《山中问答》里的一句歌词,那是她所有吟唱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寻求的天命。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幸福像花样灿烂 揣了主角受的蛋后我跑了 只是为你 刀破苍穹 青年近卫军 星际通缉犯逃亡指南 大秦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