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别把“喜欢”当作生活至理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冬寒菜古称“葵”,我对它有特殊的好感,并不是因为它的味道有什么特别之处。许多时候,人喜欢一种事物,乃是情感上曾有依附,并不在于事物本身,这或许也是一种疑难杂症。葵在文献中出现得很早,《诗经》有“七月亨葵及菽”的句子,说七月里要烹煮葵和大豆。《尔雅》云:“葵为百菜主,味尤甘滑。”可见以前葵是很重要的蔬菜,不像如今,只作为配菜食用。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写葵的句子很多,最喜欢的仍是这两句,出自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辋川是诗人的隐居之地,这两句诗是诗人日常生活的描述。山中习静,说的是诗人在山里修行。清晨之时,山里有槿花、露葵。因为这两句诗,总觉得葵有清气,是仙家之食。“古人采食冬葵,多在太阳未出之前,趁嫩叶上沾有露珠时采集,因此有时称冬葵为‘露葵’。” 潘富俊在《草木缘情》里是这样解释的,说葵、冬葵及露葵,都是同一种蔬菜。出家以后,道观里又常有这道菜,久了竟也能吃出甘味。修行的根底,在于清心寡欲,这寡欲也体现在饮食上。一日三餐黄粱饭,四时八节白菜汤。修行人的饮食大多简单,是有原因的。清淡的饮食不仅能调节人的身体,更能从心理上节制人的思欲。

除了仙气,葵最先给我的印象其实是贫苦。乡下人吃冬寒菜稀饭吃得多,现在想来,并不是因为菜特别好吃。类似做法的食物,如红苕蒸饭、豆角蒸饭、南瓜蒸饭,都是把菜和饭和在一起,很大程度是本着节约的初衷。那时候蔬菜不多,不像现在,一年四季蔬果不断。我曾在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中读到一个细节,他说自己小时候读《十五从军征》,很是感动。“诗写得平淡而真实,没有一句迸出呼天抢地的激情,但是惨切沉痛,触目惊心。词句也明白如话,不事雕饰,真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的作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完全能读懂。”诗里有这样几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里面提到“旅葵”,葵字前面加了一个“旅”字,意思是没人管的,野生的,画面极其萧条。摘下葵做了羹,端着饭却不知道送给谁。太无望了,大概就是形容这样的情景。

道观的菜地总有一角是留给冬寒菜的,清晨无事时,我偶尔会去菜园里看看蔬菜。山中露气重,无论春夏,菜叶子上都会有一层薄薄的水珠,叶面上的茸刺清晰可见,葵花娇小白皙,也是可爱之物。除了饮食之用,蔬菜之美也不逊于庭园花草。

偶尔会想起故乡的山坡,也种着这样的菜,舅舅过世后,舅妈一个人怕没有太多的精力打理好一年四季的粮食和青菜,就算身体允许,家中儿女皆在外地,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许多,土地逐渐荒芜,是可以预见的事。

和嫂嫂一起在院子里择菜的画面,饶是过了十余年,总还记得。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江湖之热点大侠 大生意人3:做局 叛国的拉斐尔 让你扮演,没让你掀起山海复苏! 史上最强Omega军团长 论日常番主角与运动番的适配性 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