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6章 恐龙复活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侏罗纪公园》出现以前,大部分电影对恐龙的描绘都只聚焦于那些“大家伙”。这很正常,因为大型动物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让孩子们满心欢喜的原因。但其实绝大多数恐龙都没有鸡大,《侏罗纪公园》特别地描绘了一群类似迅猛龙的中等型号的捕食者,它们比单只的超大恐龙对于人类体型的猎物更具威胁性。任何看过迅猛龙在厨房中追踪藏匿的孩子们这一幕的人,应该还记得那些迅猛龙可怕的外表。正因为如此,迅猛龙身上几乎肯定覆盖着羽毛这个考古发现确实有点儿让人意外。

在变成化石的过程中,骨头是最有可能保存下来的物质。死掉的动物或者植物沉浸在矿物质丰富的水或地下水里。时过境迁,结构里面不那么坚固的物质渐渐腐蚀,矿物质在结构的罅隙中聚集沉淀。这个过程甚至可以把植物的精细结构保存下来。更硬的结构,比如骨头和贝壳,则需要经过一个更加漫长的替换过程,原有的矿物质被另一种矿物质替代,骨头变成了石头。我们曾经以为化石就是石头,但其实“化石”这个词还可以被用来指代所有经过长时间变化的物质。琥珀是一种树脂,但琥珀也是一种化石,因为它是硬化的树液经过长时间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结构。同样,化石木头不一定要经历石化的过程,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化石木头也有石头的样子。

骨头是动物化石中最常被保存下来的部分,但有些其他物质也能被保存下来。考古学家已经从热衷于找寻大号骨头转向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并成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附属物残片,比如羽毛。我们已经知道,恐龙是鸟类的祖先,包括迅猛龙在内的许多恐龙都应该有羽毛。它们是你在黑夜中不愿遇到的敏捷的猎手,但是这些捕食者穿的却像喜剧演员一般。

残存的恐龙化石并不多,很长时间以前的遗骸完好地保存下来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正因为如此,《侏罗纪公园》的原著作者迈克尔·克莱顿曾经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就是如何自圆其说。他为复制灭绝已久的恐龙给出了怎样的似乎合理的科学解释呢?像往常一样,这只是科幻作品,不是科学事实。所以,他可以让一些不太可能或者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但这个过程要看起来可行才行。他给出的解释非常巧妙,虽然我们都知道它也有致命的缺陷。

首先,克莱顿提供了一条假线索。他说:“虽然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恐龙的DNA,但是研磨大量的恐龙骨头也许可以提取出一些DNA。前人都认为化石化的过程会毁灭所有的DNA,现在已经意识到这其实是不对的。”以上言论看起来像个伪命题,因为我们已知化石化过程的本质,但其实这里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化石化的过程不是总能完成。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霸王龙骨架中发现了一些“相对没有改变状态”的样本,这样科研人员就可以研磨骨头并得到一些类似血红蛋白的物质。但是,DNA无论如何都无法保存下来。

然后,克莱顿提出了“真正”的技术。他在书中虚构的专家亨利·吴解释说:“树脂常常落在昆虫的身上,困住它们。这些昆虫在化石中被完美地保存下来。所有昆虫都能在琥珀中找到,包括有能力叮咬大型动物的昆虫。”这听起来确实可行。昆虫确实经常被困在树脂中,时过境迁变成琥珀,很多内含昆虫的琥珀都是远古时期的产物。

但是细节决定一切,关键问题在于“完美地保存下来”。可能琥珀中的昆虫看起来和当年无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昆虫体内的化学物质都完好无损。DNA非常复杂,而且比较不稳定。内含DNA的细胞死掉后,细胞里的酶会切断DNA双螺旋结构上的共价键,水也会侵蚀这些键。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有些专家成功地从1 300万年前的琥珀中提取出了DNA,但这些人后来无法复制他们的实验,之前的结果源于被污染的样品。

2013年,曼彻斯特大学的学者尝试用硬度介于树脂和琥珀之间的柯巴脂中的昆虫来再现《侏罗纪公园》里的技术。与20世纪90年代的实验不同,这个实验是在非常严格的操作下进行的。更重要的是,新版实验会使用更现代的DNA扩增技术,而不是原版实验中老式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新版实验在60—10 000年前的样品中没有检测到DNA,这意味着琥珀中的昆虫尸体比空气中的昆虫尸体失去DNA的速度更快。

像对放射性元素一样,“半衰期”概念同样适用于DNA,即DNA降解到原始的一半所消耗的时间。通过研究一系列600—8 000年前的骨头,考古学家已经证实DNA的半衰期大概是521年。DNA的寿命可能被一系列条件影响,特别是温度,这有助于我们准确推测DNA样品的最长寿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据说我是大魔王[快穿] 宫廷御厨的饭馆[美食] 我在年代文里做女主的对照组[六零] 罗马乱日 女尊之废物三皇女娶夫记 大国文娱 影帝和营销号公开了[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