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大周天子 一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夏商周人的主食稷(结出粟,脱壳是小米)、大豆、麻,都是后稷的科研成果。后稷有大功于天下,五谷熟而人民育,于是成了谷子神,受到后来历代帝王崇祀。而现代人的主食完全与三四千年前不同,现在吃稻子和麦子,而当时人很少吃。稻子是大禹治水时候引进到北方的,脱壳以后是大米,但当时北方人几乎不怎么吃它。麦子当时也有,可能是从西方引进的,碾碎了就是白面,夏商周人吃白面很少。

另有一种庄稼黍,跟小米差不多,但是没有小米好吃,却非常合适酿酒,是夏商周的酿酒主原料。

总之,稷、稻、黍、麦、大豆、大麻子六种作物,就是古人常说的五谷。具体六种中的哪五个是五谷,历来众说纷纭。

后稷掌管农业,不久,天下开始闹那次知名的洪水,人们纷纷爬上了大树。后稷参加了以大禹为首的F4组合,一起战天斗地。其中的商祖子契(东夷人)、秦祖伯益(东夷人)主要协助大禹跑外,后稷就跑内,从各地征集救济粮,散发到灾区,又教民耕种,积极组织生产自救。终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大舜,赐给后稷“姬”姓以示嘉奖,封地在陕西武功县一带。

F4的老大——大禹催促着舜帝退休养老以后,开创了虚无之中的夏朝。后稷懂得与时俱退,为了不给大禹家族捣乱,随着商祖子契东迁去了山东,后稷也西迁去了陕西渭水流域,而伯益勇敢地留了下来,接大禹班当了三年见习天子,被大禹的儿子夏启干掉。这就是F4的结局。

一千年过去了,后稷的子孙则没有辜负“姬”姓这个伟大字眼,他们在我国西部(陕西)顽强地摸索着,一截一截地,去点亮另一个光辉的朝代。种地英雄后稷的第十三代孙,就是老谋深算的“西伯姬昌”成为周方国领袖时,天下的君主正是众所周知的“坏蛋”商纣王。西伯姬昌领着大伙在陕西岐山脚下的一块风水宝地大力发展农业。此地后来听见了凤凰打鸣,所以现在叫凤鸣,属于宝鸡地区(诸葛亮和司马懿二十万大军对峙一百天后死掉时的五丈原,也就在岐山)。

西伯姬昌的爹是有名的、武功赫赫但是含冤而死的季牧师(季历)。但是西伯轻易不敢发作,因为周方偏在西陲,青铜器和文字都落后于商王朝,甚至根本就是空白。周国的社会组织也偏于粗浅,表现在法制还不完善,譬如那些犯罪的人,西伯就让他们背着个木牌,上边画上所干的坏事图片,立在交通路口罚站,教育过往群众并且羞辱自己。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原始性,然而却被后来的学者们理解成优点,用于歌颂西伯仁义爱民,轻刑布德。其实一个国家刑罚的完善反映了它文明的程度。同样另一个成语“画地为牢”也说明了周国监狱系统的不成熟,不过这也被当作了西伯的仁政举措。其实,这些“仁政”只能说明西伯的社会还停滞在神农时代的水平罢了。直到若干年后周人入主中原,才把商王朝的五刑体系加以学习和继承,也搞出了“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头,最后用竹鞭”的模式。历代商王所能想到的各种人体细部和关节,也都利用上了:杀头、割鼻子、去势、砍膑、刺字、锅烹、等等,一样也不比被它指摘为“暴虐于百姓”的商朝(含商纣王)少。不过,“凌迟”这种最残忍的刑罚,当时还没有发明,给后世的皇帝们留下了一点施展创才华和创造力的空间。

西伯姬昌在岐山居住的房子也颇原始,接近于神农时代,根据现在的遗迹显示,多数是坑屋:坑里支几根柱子,柱子上像蘑菇一样支起半个茅盖,就充做房子了。不过西伯不住这样的地方,他是地面建台子,台上竖起宫殿,宫殿屋脊还盖了瓦,但仅限于屋脊,其它屋顶部分还是茅草和泥(瓦太多了会把房子压趴下)。从考古上看,这些瓦似乎是西伯唯一领先商王朝的地方。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明日未临 武侠卧底,从满级神功开始无敌 抱错文里的万人迷养子 稳定发疯[星际] 长短经 隔壁家的小白莲(女尊) 东山月皎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