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二十一部分 (第1/7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治河河水发源昆仑之墟,伏流数千里,涌出地上,汇为星宿海,至积石流入中国,由积石而东北、而南,三千里至龙门(今山西河津),山石崇辣,河流湍急,禹凿之以分其势。其在河南省河阴县以西,西岸夹山,势不能改道旁泄,故河流至今如旧。自荥泽县广武山而东,既无两岸之山以束之,而又土松地旷,乃是逞其浩瀚奔腾之势,横流于兖、徐、冀、豫之区,不可复制。

我朝定鼎幽燕,正河道弊坏之后,溃决频仍。然河性避逆趋顺,避坚趋疏,避远趋近,避高趋下。挽之即忽左忽右,扼之又乍进乍退,皆失其本性使然。

善乎!欧阳公之言曰:河本泥沙下流淤高,水流不快,上流乃决。故河流已弃之道自古难复,强复之则每决于上流。惟有曲体其性,为分、为合、为宽、为束,顺其势以驱之,勿容其下流有淤。且下淤之故在于积沙,沙去而不停,则河流自畅。

昔李公义制铁龙爪、揭泥竿车,绳曳舟尾而沉之水,篙工急棹乘流相继而下,水深数尺。黄怀信制浚川笆以石压之,取大绳碇两船之端,相距八十步,各用滑车绞动,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以浚,水浅则反齿曳之。凡此皆去沙之具也。即或施用之法,今昔偶殊,而神明变化在得其人。不使河积沙,水落而沙已刷,不与河争地,水涨而有所容,则河归山东入海可也,从淮徐入海亦可也。但祛其患而已,何论南北。

我中国防河之员古有能者,防河之策世有成书。国家不惜费数千万金为亿万生灵谋安乐,奈泥沙至下流愈壅,而堤防至下流愈多,且堤工之需土也,势难掘河中泥沙,则必掘就近之田土,迨堤上之土渐坍入河,又再掘田土以修之。年复一年,堤身既高,河身与之俱高。河身愈高,田地因之愈低。河高田低,水性就下,必至河变为田,田变为河,沧桑迭变,职是故耳。

伊古以来,河自开封而下东北,逆流入海,《禹贡》所谓"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者是也。迨九河既塞,沙石日增,堤岸日倾,河底渐高,乃东南趋清江浦入海,积久而沙石之埋也如故,堤岸之倾也如故,河底之渐高也亦如故。故咸丰四年,又自大清河而东北趋入海。数十年间,河流屡变,为患滋甚。此所以近年复大决也。一决于郑口,而徐、豫被灾;再决于泺口,而齐鲁受害。仰邀庙社之神灵,上廑朝廷之筹画①,汉得安澜顺轨,大溜归漕,费数千万金钱,大工于焉告竣。甚矣!河之不治,正不得委之天数而无预于人事也。惟是决口虽塞而不求善后之策,则犹未可恃也。

今就管见所及,略举四端以资采择。

一、曰缓上游。河之上游,诸山峙立,当于山下锹塘,谷里通渠,引水停蓄。如本河不得宣泄,则开沟引归别河。若不能另筑别路,可在本河两边开沟受水,皆用堰闸,随时蓄放。庶河流迂缓不致横决,所谓"顺路通渠,顺渠通沟,顺沟通河"是也。且设闸穿渠,则两岸村庄可收水田之利。或地势稍高,去河较远,可用桔槔吸筒取水。多掘深井,兼用辘轳。河道潦则溢,旱则涸。西法治河务防旱潦。防旱在设闸蓄水,防潦在启闸泄水,建立双闸得力尤多,开浚尚其次也。

一、曰开支河。河水当春、夏之交,积雨平添,一泻千里。海口淤浅,支河沙淤,势必泛滥。宜遴选干员,悉心勘察。浅者深之,狭者宽之,曲者直之,水得归墟,自无倒激。且河流之分莫便于郑州。此处直抵淮河,自洪泽湖、清江浦老河入海。颖州府去河数里,四周瞭望一片汪洋,广袤二百余里。豫南水汇于此。复有自正南六安州来诸河之水,正阳关宛在中央,可借势辟为湖。由豫通皖,多有西南顺向东北之深沟高堤,昔人所造,取大河泛滥之水分入小黄河。有此堤为沟,即为东北十数州、县之保障。支河开,河流分,水势杀矣。取泥之法,可参用泰西挖泥机器船。即以水中之泥为筑水边之岸,兼而行之,事半功倍,庶免筑堤反以填河之害也。

一、曰宣积潦。积水不宣,行潦暴发则横冲直决,平陆顿成泽国。清口、云梯、关通、海河道,今俱干涸,如导黄水行此道,而以洪泽等湖蓄来路之水,水性就下,颇堪逐渐归江。黄流经行率皆高地,今决而行东南路属低洼。如顺势筑堤束水,能开浅水船往来镇江之大路。荷兰治水之法:岸设大风车,逐水归海。凡近河海之处,皆筑堤防,有高至四、五丈者。或于堤上开路达水,以备宣泄,而资灌溉,酌量参用,可免壅塞之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百无禁忌[快穿] 陈青末,新年快乐 我的加点异能 男主吃起了我的软饭 最仙遊 末日第一宠 煮酒探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