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译本序 (第2/10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黑塞一生的经历很简单。学徒年代结束后不久,早在一九○四年,黑塞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问世,在德国引起轰动,获得包恩费尔德奖金,奠定了他新进作家的地位,也使黑塞从此成为专业作家。同年,黑塞和钢琴家玛丽亚·贝诺利结婚,移居波登湖畔的一座小村子,潜心写作达八年之久,直至动荡的欧洲局势惊破了黑塞的田园梦。一九一二年黑塞携全家迁居瑞士,住在伯尔尼一个朋友的故居,一九一九年又移居蒙太格诺拉,一九二三年入瑞士籍。一九三一年搬入自己盖的新居,一直住到一九六二年病逝。黑塞结过三次婚,第二个妻子罗特·文格尔是歌唱家,婚后三年即离异。第三个妻子是艺术史家妮侬·多宾。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奖金,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金、诺贝尔奖金、歌德奖金等。

黑塞的创作可分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第一个创作阶段从早期浪漫主义诗歌至一系列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重要作品有:诗集《浪漫主义之歌》(1898),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1904),长篇小说《在轮下》(1906),短篇小说集《今生今世》(1907),长篇小说《盖特露德》(1910),散文、诗歌集《印度游记》(1911-1913),长篇小说《罗斯哈尔特》(1914),长篇小说《克诺尔普》(1915),以及诗集《孤独者的音乐》(1915)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在黑塞的思想上引起了幻灭的痛苦。他的中期著作反映了这些痛苦的经验教训,同时也是中年时期作家内心自我追求的记录。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德米安》(1919),短篇集《克林格梭尔的最后一个夏天》(1920),长篇小说《席特哈尔塔》(1922),游记《纽伦堡之旅》(1927),长篇小说《荒原狼》(1927),长篇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

黑塞的晚期著作一般认为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问世的中篇小说《东方之旅》。晚年的黑塞和他的家庭隐居在瑞士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但是外界的政治浪潮,特别是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仍然冲击着他,使黑塞不断对现代文明的根本问题产生怀疑,进行思索。黑塞的晚期著作具有强烈的宗教气息,作者试图从古代东方和现代西方的宗教、哲学思想中探求一个精神上的理想世界。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1943),此后就没有巨型作品,只是断断续续地出版了一些诗歌、散文、评论和回忆等,比较重要的有:短篇小说集《寓言集》(1935),诗集《花枝集》(1945),散文、回忆集《梦之旅》(1945),论文集《战争与和平》(1946)和《书信集》(1951)等。

<h2>三、“孤独者的音乐”</h2>

黑塞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也终于诗歌。他的诗歌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富于音乐节奏和民歌色彩的浪漫气息,表现出对旅行、自然和朴素事物的爱好,和他小说中的彷徨、孤独、感伤、梦幻以及对理想的渴望的浪漫气息完全一致。在他早期诗歌中,这种孤独、感伤的气息最为浓郁,黑塞一本早年的诗集,题名就叫《孤独者的音乐》,其中一首诗《雾中》写一个人在雾中孤身散步所感,诗中反复吟咏人生的孤单,表达了诗人孤独的经历,摘引两节如下:

“在雾中散步多么奇妙!一木一石都很孤独,没有一棵树看到另一棵,每一棵都很孤独。”

“在雾中散步多么奇妙!人生十分孤独,没有一个人看出另一个,每一个都很孤独。”6

黑塞的早期小说中最主要的三部:《彼得·卡门青特》、《在轮下》和《克诺尔普》,它们虽然题材不同,写作手法不同,却共同回响着黑塞早年作品特有的田园诗风格的抒情气息,同作者中、后期作品比较阴郁、多思多虑,甚至迷茫宿命的色彩有明显区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蛇君大人轻点宠 崛起复苏时代 你就是这样救赎的[快穿] 我有三个大佬叔叔 万古之王 归向 把我的老婆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