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三十九课 多记一个名字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我上面这些话,是想诱导你们像我一样,在人生过程中一遍遍地观赏《祭侄帖》,并从中汲取力量,领悟中国古代的大丈夫气质和君子风范。

颜真卿举起旗帜,跃上马背,带着二十万人向安禄山的部队进攻的时候,那一年他四十六岁。又过了二十八年,谁也没想到,七十四岁的颜真卿又接受了一个使命。

安史之乱以后,各地的藩镇各自称王,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本来应该被严格控制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但是在安史之乱的折腾中,这里打打那里打打,每个地方的军事集团又各自为王,而且因为曾经与叛军交过手而获得了存在的理由和力量。这对唐王朝来说,又构成了大患。其中,河南许昌的李希烈,非常明确地与另一支部队联合起来,准备跟唐王朝唱对台戏。当时在位的唐德宗认为李希烈带了个坏头,如果其他的藩镇也跟着效仿,那么唐王朝就不像样子了。

安史之乱带来的真正灾难,是它改变了社会结构:一个统一的王朝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皇帝想来想去,觉得没有实力去打李希烈,能够做的只是劝诫和安抚。这个重任交给谁呢?皇帝想到了七十四岁的颜真卿,其理由非常充分:第一,你李希烈过去打安禄山立过功,但第一号功臣应该是颜真卿,他完全有资格居高临下地教育你;第二,颜真卿的年龄那么大,你能把他怎么样?

皇帝这一着棋,遭到有良知的官员们的一致反对,因为李希烈造反的态度很明确,用不着再去劝诫;从长安到许昌路途遥远,老人家颜真卿的身体折腾不起;朝廷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大师,相当于国师了,让他亲自出马去执行这么一个凶多吉少的使命,风险实在太大。然而,颜真卿自己认为,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毅然决定前往。在去许昌的路上,不论经过哪个城市,那里所有的将士都会出来劝阻他,但颜真卿没有回头。

李希烈在城门外摆出一个阵势来,企图把颜真卿镇住。颜真卿根本不在乎这一套,反而把李希烈给镇住了。颜真卿住在李希烈那里,了解他们的情况,不断地说服他。李希烈开始还希望颜真卿能做他的军师,为他起草自立为王的文件,用尽了流氓手段。颜真卿非常愤怒,他说,我来就是要解决你这个问题的。李希烈说,你在这胡言乱语,我要把你推出去烧死。李希烈下令把颜真卿推到烈火前,颜真卿面不改色;好几次又把他推到土坑前要活埋,颜真卿毫不屈服。于是,李希烈把他关在一个庙里。颜真卿的态度非常明确,他对身边的人说:“这就是我的坟墓,我准备死在这里了。”在虎狼窝里,颜真卿生活了近两年,他不断劝诫李希烈,阻止其谋反。李希烈想:如果我把他杀了,第一,没有什么意义;第二,影响我的形象,所以还是留着年迈的颜真卿。后来,朝廷在其他地方采取行动,杀了李希烈的弟弟,李为了报复,缢死了颜真卿。朝廷为颜真卿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葬礼期间德宗皇帝五天不办公。遇难的那一年,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六岁高龄。他用生命捍卫了大唐文化的最后一丝尊严,也为中国文人在政治灾难当中的文化人格做出了最高的表率。对于颜真卿的壮烈事迹,欧阳修在《新唐书》里赞道:“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颜真卿的事迹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好的时代,也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当危机一旦爆发的时候,大家都会企盼国家的力量。但是,那时候国家力量已经自顾不暇。因此,最终赖仗的,是深明中华文明兴衰之道的文化人格。

文化人格看上去只是一支破残的毛笔,一具老迈的身躯,却是中国人的延续命脉。

为此,我甚至不让你们讨论,把一个颜真卿推到你们眼前。我相信中国社会今后还会遇到我们今天想象不到的磨难,因此必须把文化提升到人格层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江湖之热点大侠 大生意人3:做局 叛国的拉斐尔 让你扮演,没让你掀起山海复苏! 史上最强Omega军团长 论日常番主角与运动番的适配性 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