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45章 大风歌(四十五)用人有道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第二点叫一对好耳朵,刘邦不但有一双好眼还有一双好耳朵,为什么说他好耳朵呢?我举三点,第一,善听下级意见;第二,善听不同意见;第三,善听谁的意见正确,这三条都不容易。比如说善听下级意见,我们举一个例子娄敬,娄敬是个什么人?戍卒,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叫普通一兵,刚入伍的一个新兵,要见皇上刘邦都见了。然后娄敬说了一番洛阳不适合做都城,应当建都长安,刘邦将信将疑,张良再一论证支持娄敬,刘邦当天迁都。这个能听下级意见非常困难,一般来说一个普通的士兵是见不到皇上的,一个普通士兵哪能见到皇上呢,在很多单位中间,你去见一个单位的一把手都比较困难的,刘邦不但见而且听,这就是这个人的长处,好耳朵。再一个,娄敬不是一个特例,刘邦一生就听过娄敬这么一次话,那不算本领,那不算耳朵好使,那叫例外,关键是刘邦一生遇到过好多这种事。你比如说他打南阳的时候,他听了南阳郡守一个门客叫陈恢,给他提出来不要硬打,用“约降”的办法,什么叫“约降”?就是和平解放,把他军队一收走,然后不杀他再封个官,替你守住城多好啊,你这样一做,其他的城跟着仿效,这样你收罗了很多兵,而且这些城都不抵抗你,顺利地入关了。那是谁给他提的意见呢?南阳郡守的一个门客给他提的意见,他听了,这叫善听下级意见。

第二条叫善听不同意见,不同意见是很难听的,为什么呢?叫忠言逆耳,当然听了不高兴了。比如说他一入秦宫,他想住在秦宫里边,刘邦从小是个亭长,他住那房子我觉得不会是多高级的房子,能是南北通透的就不错了。但是你看刘邦到了秦始皇的宫殿里面,他就想住下来,人家劝他不能住,他最后听了。那个宫殿我们到故宫看看,那多好啊,想住到那里的人太多了,但刘邦最后是听了,出来了,这很不容易,非常难。再比如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说一下,刘邦在平定天下以后,在论功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说那些腐儒、书生是最没有用的,有用的是领兵打仗的人,腐儒最没有用。结果有一个人站出来,这个人叫随何,也就是策反黥布的那个说客,他站出来,他说那不对,你说腐儒没有用,当年你派五万人,再派上五千骑兵,你能把九江王黥布打下来吗?刘邦说不能。他说你五万步兵、五千骑兵你打不下来一个九江王黥布,我呢?一个人带了20个随从到那儿去一说,九江王黥布归降你汉王,我当年一个人起的作用顶得过五万步兵五千骑兵,你为什么说腐儒没有用呢?当场反驳刘邦。结果刘邦听了以后马上说了一句话,“吾方图子之功”,刘邦说什么?我正在考虑你的功劳,实际上他早忘了,人家一提他想起来了,当年确实随何立了个大功。随何这一说,马上任命随何护军中尉,封官了,这叫认账,这叫听取不同意见,这也很难。

第三,善于听出来谁的意见正确,这个当领导的最难就是,一旦讨论那个事情是众口难调,各说各的理,哪个意见最正确你能一下子就分辨出来,在众多的声音中间只有一个声音是正确的,或者说在大家都一致的时候,你能判断出来所有的人意见都一致,但是意见不正确。比如说有人告韩信谋反,底下所有的将领都说坑竖子耳,赶快发兵把他灭了。刘邦一听就知道,尽管大家的意见完全一致,刘邦知道这个意见绝对不正确,这中间嗷嗷叫的没有一个是韩信的对手,所以立即否定,找陈平谈,用陈平的计把韩信解决了。他能知道谁的意见正确,谁的意见不正确,不是多数就正确,绝大多数也不见得都正确,全体一致可能全体一致都错了,这是需要好耳朵的,刘邦具有这个本领。第三,一副好头脑,这个好头脑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刘邦懂得放和收,他用了那么多人,他知道该放权的时候要放权,该收权要收权。楚汉战争的时候他放手叫韩信去打,但中间他收了三次,第一次灭了魏国,刘邦到那儿去了,把他的军队调过来自己用;第二次灭了赵国,刘邦打了败仗,带了一个随从夏侯婴,两个人过去了,把人家20万精兵带走了;第三次韩信带了30万精兵灭了项羽,刘邦到韩信军营立即把30万军全收了,该放的时候放手让你打,打完以后我不断抽你的血。你像那个韩王信也是如此,楚汉战争未灭的时候对他非常放,楚汉战争一结束赶快搬迁,从河南的洛阳一下子给他迁到太原的北边,该放就放,该收就收,收放自如,这叫会用人。当然这谈不上很光明,但至少说还比较“高明”,人家刘邦也不追求光明,人家要追求的就是高明。第四,一支好队伍,刘邦有一支好队伍,这支队伍中间有军事家,像韩信、黥布、彭越、周勃、夏侯婴、樊哙、灌婴,一批军事家,另外有一批政治家,谋士张良、陈平,还有最能治国的萧何,有谋士,还有理论家,像陆贾。

画外音:

在刘邦的队伍中有一大批才智卓越、勇冠三军的能人,他们大都来自五湖四海,有老家丰沛起兵带来的老班底,有半路加入的,有的来自敌方阵营,在吸纳人才方面,刘邦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然而在王立群先生看来,刘邦在对这些人才的使用上并非等同视之,其中有一个核心集团的人才最为他所倚重,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集团?它又反映了刘邦怎样的用人策略呢?

王立群:

这个核心集团我们叫他丰沛故人集团,来自丰邑、沛县的老朋友老乡这个集团的,这就是刘邦最核心的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在刘邦的集团中间起了什么作用呢?凝聚人心,稳定队伍,两大作用,所以刘邦的军队无论是打胜仗打败仗,遇到多少挫折,有多少人叛逃,有多少人阵亡,他始终有一个核心打不散、打不垮,这个核心就是丰沛故人集团。这个丰沛故人集团在刘邦的心目中间地位很高,而且在后来封侯的时候他们占的比重很大,因为参加革命早,战功多,所以最后他封侯的比例也很高。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就把丰沛故人集团安排到他的政府中间去,我们举三个重要职位来看看,相国、太尉、御史大夫,相国,太尉和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是最重要的三个职务,相国先后谁担任的呢?萧何、曹参、王陵、陈平,然后是张苍。从刘邦的第一任相国一直到汉文帝的丞相,陈平、张苍,在这些人做相国的位置上,你算算,只有陈平和张苍不属于丰沛故人集团,其他都属于丰沛故人集团,这个最重要的行政权力,他是交给他的核心集团的成员来把握的。我们再看太尉,太尉是最高军职,轻易不设太尉的,但是你看一看,刘邦在他的这个政府中间设的太尉,先后担任太尉的有谁呢?第一任卢绾,就是和他居同里、生同日、学同师的那个卢绾,当然后来叛变了,封燕王以后叛乱了。卢绾、周勃、灌婴,这三个人是掌军权的,全部是丰沛故人集团。你再看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号称为副相国、副丞相的,第一任周苛,在荥阳保卫战中间死了,他死以后他的堂弟周昌担任,周昌以后是周昌手下的一个官员叫赵尧担任,再往后是任敖,再往后是曹zhu,曹zhu是曹参的儿子,再往后是张苍。这一拨人中间绝大多数属于丰沛故人集团。这中间有一个人大家可能有点忘掉了,叫任敖,任敖这个人不但是刘邦这个丰沛故人集团的成员,任敖这个人还在刘邦犯了案子,刘邦逃了,然后吕雉替他顶罪坐了牢,吕雉坐牢的时候受到监狱里狱吏的羞辱,这个任敖就挺身而出把那个狱吏给揍了一顿,保护这个吕后。就是他这一个御史大夫担任的这些人员,绝大多数也是丰沛故人集团的成员,可以说刘邦这个丰沛故人集团,是刘邦人才集团中间最核心的一个成员。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他有一个稳定的核心,他又接纳了五湖四海,这五湖四海的人跟核心集团的人还能够融洽地融为一体,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刘邦把它做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展昭同人]朕的猫儿 重生后他成了我老公 旗袍美人在怀,禁欲督军为她失控 逍遥小闲王 隐藏爱意 我真的是龙呀 面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