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9章 大风歌(九)彭城之战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项羽怎么打呢?项羽是带着他的三万精兵绕到徐州的西边,和河南接壤的有一个安徽的一个县叫萧县,萧县离徐州60里地,项羽带领大军首先是绕到了萧县。萧县刘邦没有重点设防,因为萧县这个地方,只有从西边来的军队才会过萧县,项羽从北边来,只能往南打或者从东边打,没有想到项羽兜了个圈,转到西边占了萧县,然后项羽开始对彭城的刘邦的军队开始发起攻击。这个仗打得很漂亮,他是在萧县开始打,早上开始打,中午,这60里很快就到了,中午刘邦的彭城的军队已经开始“崩盘”了,全面崩溃了,崩溃的一个标志是很多人争着跳水逃命,光跳到河里淹死的史书记载十余万人,十几万人跳到河里淹死了。然后向安徽撤退,在安徽的灵璧,项羽又追上来又打了一仗,这一仗刘邦的军队又死了十几万,两个十几万,我估计刘邦的56万军队差不多解决了将近30万。剩余的军队全乱套了,连刘邦自己都被围住了,逃不出去。刚好在这个当口,也太巧了,来了一场沙尘暴,整个白天变成了夜晚,而且这个沙尘暴吹的方向是对着项羽的楚军去吹,迎着楚军去吹,把项羽军队给吹散了。这一吹散,部队开了个口子,刘邦带了十几个人逃出来了。逃出来以后,刘邦就想到应当去接家人了,刚好在路上刘邦碰见了他跟吕后生的儿子和女儿,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史记》有两处记载得特别详细,第一处是在《史记·高祖本纪》记载这段话,这段话这样说的:“道逢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这是刘邦的本纪记载的。另外,给刘邦赶车的这个人叫滕公,就是夏侯婴,我们讲过这个人,《史记·夏侯婴传》也记载了这件事,怎么写的呢?说“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这两段话的意思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刘邦带着人逃的时候,碰见他儿子、女儿下车就把儿子、女儿就顺便捎上了,捎上以后呢加了两个人,这车跑得慢啊,跑得慢,马也累了。后面的追兵又追得很急,刘邦就急了,就一脚把他儿子、女儿踹下去了。然后赶车的人就下来把他儿子、女儿抱上去。然后刘邦走不多远再踹下去,前后踹了十几次。赶车的滕公这个人心非常善良,最后都到什么程度呢?《夏侯婴传》有一个记载叫“面雍树乃驰”,就是他把孩子抱上来以后,这个车先走得慢一点,“徐行”,这个车走得慢一点。什么叫“面雍树乃驰”呢?就是让他的小孩在后面抱着夏侯英的腰,小孩从后面抱住他的腰,再一个孩子抱着前面那个孩子的腰,两个孩子加上他都抱到一块儿了,他才快马加鞭赶车走,就这样写的。但是刘邦就这,因为夏侯婴一会儿一停车,一会儿一停车就拉他的儿女,刘邦急了,拔出来剑要杀这个赶车的车夫,最后算是没杀。那么他怎么逃出来的呢?另外一篇传记就是《季布栾布列传》有记载,有一个项羽手下的将军叫丁公,就姓丁,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叫丁公,带着人最后追上刘邦了,把刘邦给围起来了。围起来刘邦逃不掉了,刘邦就冲着丁公说了一句话:“两贤岂相厄哉?”这话什么意思啊?咱们俩都够得上是贤才,咱们两个何必苦苦相逼呢?这个话说过以后,丁公其实完全可以把刘邦抓住,丁公就觉得该放刘邦一马,因为他称他为“贤”,丁公就有点很得意,就网开一面,把刘邦、滕公和他的儿子、女儿给放了,就这样刘邦算是逃出了彭城这个范围。所以刘邦在彭城算是打了个大败仗,他的父亲太公,他的妻子吕后,还有他的哥哥刘仲,还有他的侄子,这一帮人很不幸,没有遇见刘邦,遇见项羽的军队了,所以项羽军队把他们一窝全抓起来,送到项羽的大营中间,项羽就扣到他的营里面做人质,包括吕后在那儿都扣做人质,这一扣就是28个月。

画外音:

项羽的3万精兵和刘邦的56万联军在彭城交手,仅仅一个上午刘邦的大军就全面崩溃,刘邦的家人也大多成了项羽军队的俘虏,刘邦自己能够逃出来,还是靠着项羽的手下网开一面,那么刘邦这一次为什么会败得如此之惨呢?

王立群:

大体上来说有这么几条原因,第一,楚军士气高昂,西楚国的军队这一次仗打得士气非常高昂,你想想,西楚国的军队一向是凶猛善战的军队,这次刘邦把人家的国都给占了,人家拐回来要收复自己的国都和家园的,你说西楚国的士兵什么样的士气呢?而刘邦的士兵呢?占了彭城以后天天在那儿喝酒,天天在那儿娱乐,高兴啊。所以,荀悦的《汉纪》在评论彭城之战的时候有一段话很精彩,他说:“汉兵逸豫,战心不固,楚兵皆有愤激之气,羽选精兵以攻,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项羽选的是精兵,刘邦拿的是怠惰之卒,就是已经提不起劲的这些军队和项羽去打,那肯定打败了,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项羽指挥得当,项羽这一仗显示他的军事才华了,他是以三万精兵击败刘邦56万大军,这一仗在中国军事史上已经作为一个经典战例了。项羽指挥非常得当,他的军队是在刘邦最想不到的地方萧县出现,然后出其不意攻击刘邦的彭城,所以这一仗项羽指挥得当。第三,张良、陈平皆无预见,这个时候张良也在刘邦的大营之中,陈平也在刘邦的大营之中,两个人我们看《张良传》,再看《陈平传》,都记载这两个人都跟着刘邦,都在彭城,这两个顶级的谋士没有一个人给刘邦提个醒,两个顶级的谋士,一个人都没有想到项羽会来这么一手,谋士毫无预见。第四,刘邦盲目乐观,刘邦从来没有指挥过这么多军队,他这次指挥了56万大军,而且军队的士气很高昂,又打着一面正义的大旗,彭城守军又不多,所以刘邦打得太顺了,打的顺了以后他忘了项羽是一员战神了,忘了。第五是,联军组织松散,这联军有一个优点就是人数特别多,但是这联军是五国诸侯的联军,其中有赵国的军队,赵王当时是怎么答应刘邦出兵的呢?刘邦提出来叫赵王参加他这个联军打徐州、打彭城,当时赵王手下有一个人叫陈馀给刘邦提了个要求,叫我出兵可以,你得把原来那个张耳、常山王张耳给他杀了。最后刘邦为了让赵王出兵,找了一个长得特别像张耳的人,把这个人给杀了,杀了以后把这个人的人头拿过去送给陈馀看,陈馀看这人头像张耳,这才答应出兵了,赵国军队这么参加的。所以他那个联军是各路诸侯联合起来的,他那个联合作战指挥部可能在联合作战方面还指挥不灵,所以一旦打乱的时候很快容易垮,这也是一个原因。最后一个原因,是骑兵奔袭步兵,史书记载是项羽带了三万精兵,这三万精兵是什么军队没有记载,没提,没有提是什么军队,但是我们估计很可能是骑兵,为什么呢?第一,项羽手下的骑兵是当时最优秀的军种。第二,他是长途奔袭,用骑兵比步兵要好。第三,他用三万军队把56万军队迅速打垮,解释成为骑兵打步兵比较合理。所以骑兵打步兵那就像砍西瓜一样,所以很快就把刘邦给解决了。

画外音:

彭城之战刘邦遭遇了自秦末起兵以来的第一次大败仗,他的56万联军被项羽的3万精兵打得溃不成军,刘邦逃出彭城后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消灭项羽的计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下邑画策”。那么“下邑画策”的内容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什么样的品质呢?

王立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独钟 漫威世界的御主 遇见你何其幸运 轩辕·绝 影后虐渣成神记 老实人不背锅[快穿] 论日常番主角与运动番的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