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导读】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不说别的,就拿《达·芬奇密码》做例子,从书名(The+Da Vinci+Code)、主角(原本与阴谋无涉的学者)到跑来跑去的国际场景,都有十足陆德伦的影子。丹·布朗也从不讳言自己受陆德伦影响很深,他在官方网站上列出的十本最爱书单里,就只有《伯恩的身份》一本出自现代作家之手,更直言自己最喜欢“斯坦贝克的叙述、陆德伦的情节布局和莎士比亚的文字游戏”。从写奇幻改写科技惊悚,这两年结合宗教和历史悬疑而大红大紫的詹姆斯·罗林斯(James Rollins),同样也是看陆德伦作品长大的徒子徒孙。

未完成手稿由后人捉刀

陆德伦死于二〇〇一年,没能赶上“谍影重重”电影上映。早在九〇年代初,他便对经纪人亨利·摩里逊(Henry Morrison)说过,希望死后能够留名,因为自己“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写作和建立读者群”。其实,他根本不必担心名声随风而逝,他那二十几巨册作品,两亿五千万册的天文数字销量,以及三十余种外语翻译版本,早就可以确保他的名字流传下去。

那是虚荣,也是创作者最卑微的想望。他只是想被阅读、被记得,让作品在自己死后依然拥有生命。总之,陆德伦的家人、律师、经纪人和出版社研拟了一个计划,大体上以安德鲁丝(V.C.Andrews)的出版模式为基础,在他去世后持续推出新作。安德鲁丝是八〇年代的家族小说畅销天后,在她一九八六年过世后,家人找来写手持续创作类似风格的作品,挂名出版,居然也畅销至今。

陆德伦死后的出版计划与安德鲁丝很类似,但不论规模或市场表现都远在后者之上。安德鲁丝的作品仍以平装市场为主力,而且仅限于文字出版。陆德伦则早就拥有动辄百万的精装销量,经纪人更把触角伸到改编影视和电子游戏等媒体。

二〇〇一年,陆德伦的最后遗作《终战条约》(The Sigma Protocol)出版,之后出版社仍以每年一本的速度,推出新的陆德伦小说,包括未完成的手稿加工成书、仅有大纲再由后人写成甚至仿效其风格的全新创作。到目前为止,已有《詹森密令》(The Janson Directive)、《冷战叛逃》(The Tristan Betrayal)、《狂人警讯》(The Ambler Warning)和《创世机密》(The Bancroft Strategy)四部。

好友接手“伯恩”续篇

二〇〇七年七月底,就在“谍影重重”电影上映前夕,《纽约时报》刊出了一篇专题,叫《已故作家提供全新刺激》(Dead Novelist Provides Neu Thrilla),详加介绍陆德伦死后出版计划的全貌。除了每年一本挂名作品和新秀作家执笔的“神医特攻”,最受瞩目的当然还是由艾瑞克·范·勒斯贝德(Eric Van Lustbader)撰写的两部“伯恩”续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展昭同人]朕的猫儿 重生后他成了我老公 旗袍美人在怀,禁欲督军为她失控 逍遥小闲王 隐藏爱意 我真的是龙呀 面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