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二、战略方针 大错特错 (第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自民国37年7月13日,政府颁布动员戡乱令,最高统帅先父中正先生即规划戡乱战斗序列,先后调整指挥体系,依中共叛乱地区,划分国军戡乱责任区为华北、东北、华中、华东(亦称徐海或苏鲁)四个地区,分别设置华北、东北、华中及徐州四个剿匪总司令部,按当时各总部所辖兵力数量及武器装备,均优于各该区之共军,同时国军海、空军完整,保有绝对的海、空优势,依照野略的原则,应能各个击灭所在之共军。但各高级将领之战略指导,概以守点获线的被动应战方式,乃为共军的运动战主动的「围点打援」或「阻援打点」逐次消耗而击灭。尤其当重大关键的战略情势下,不遵最高统帅先父中正先生的战略指导,甚至在紧要关头,复萌军阀理念,寻求自保,投降变节,可说这是国军戡乱失败的最大原因!

6.反观共军,因应不同之状况,适时转变其战术思想与战法,灵活运用其谓之「围点打援」、「阻援打点」、「以大吃小」以及「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运动战法,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能打力求速战速决,而以歼灭有生战力为主,不以攻城略地为目标。共军此种战术思想与战法,在叛乱作战全程中屡见不鲜,且甚收其效。以此针对上述所述国军之战略思想与战法,其利害得失立见矣。

基于上述共军的战法,毛泽东在民国36年12月25~28日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所召开的所谓「中央会议」上依据作战经验,曾经提出了中共军〈十大军事原则〉如下。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农村、后取大城市。(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防守或夺取城市为主要目标。(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2倍、3倍、4倍,甚至有时候是5倍或6倍于敌的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5)不打无準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8)在攻城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夺取的城市和据点,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然后夺取之。(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全部人员,补充自己。(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综观,毛泽东的这一军事思想,乃是其游击运动战加上人海战术,而成为共军战略战术的最高指导方针。确为中共军事叛乱作战行动提供了规範(準则)。

7.情报战的正反效果,亦为国军戡乱作战失利、共军获胜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共于叛乱地区已掌握「战争面」;盖拥有战争面之首要利益,就是掌握情报与反情报。国军固(亦可说是「困」)守要点,对共军之飘忽行动,失去监控。而中共潜伏国军中之共谍高至统帅部作战次长,作战行动尚未展开,计划先落敌手,使国军暴露于明处,共军居于暗处,这样的对比下,所以中共的战略指导自然有利。国军则在不知彼亦不知己的状况中,每次交战,都是在共军已主动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下,始被动的应战,而且多已陷入战术行动难以挽回战略颓势的情况下溃败。

东北廿万保安部队投共经过

刘毅夫

这件大错、特错,严重影响国运的事实,发生于民国三十五年元月二十五日。当时,我是励志社北平分社的总干事,也是军事委员会战地服务总队的总队长,驻在北平。蒋主席于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偕夫人飞抵北平,当时国军已决定空运长春,但俄军不肯退离长春,并拒国军进驻长春,蒋公非常气愤。当时蒋夫人乃决定以慰问俄国盟军名义,单独赴长春去见俄酋马林诺夫斯基。当蒋公偕夫人离开北平之后,蒋夫人于三十五年一月二十一日,单独飞到北平,另有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偕干事王作民、袁耆龄等人,先到北平筹办赴长春慰劳俄军之慰劳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蛇君大人轻点宠 崛起复苏时代 你就是这样救赎的[快穿] 我有三个大佬叔叔 万古之王 归向 把我的老婆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