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社会新闻奇观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谋杀和圣徒就义一样都会留下遗物:朗德吕家的家具在1923年出现在拍卖场上,拍出最高价的当然是那个烧柴炉,因为朗德吕“未婚妻们”的遗骸全部都在其中销毁。我们从展览得知,“一位意大利人用4万里拉将其购得”。(那它可能还在意大利?我们是否应该将它当作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审判将杀戮和惩罚集结在同一时刻,而社会新闻也是从审判着手,才激发起民众的情感。于是乎,许多展品都围绕着“著名的审判”,也并非出于偶然。自《法庭公报》(La Gazette des Tribunaux)在1825年创刊起,审判案例就在新闻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领域,不仅给伟大的作家(从司汤达到巴尔扎克再到欧仁·苏[28]),也给系列小说作者带来灵感。

关于犯罪和死刑的“黑色幽默”不仅在那些冷血的人中间蔚然成风,而且在大众媒体上也抛头露面:我们发现一份《杀人犯期刊》(Assassin's Journal)在1884年公然发行,注册机构为“杀人者联盟”(“订购者的集合地点和时间为街角午夜时分”)。不过不知道第一期之后,它还有没有继续发行下去。

“血腥客栈”(老板将熟睡中的客人杀死,将尸体抛入火炉中烧掉)是从19世纪法国犯罪新闻传递到文学和戏剧的另一类主题[最新近的例子是加缪的《误会》(Le Malentendu)]。最臭名昭著的“血腥客栈”要数佩尔贝耶客栈,客栈老板马丁夫妇和绰号“穆拉托”的管家罗谢特让很多人一夜间消失,具体数目到现在仍旧不得而知。最终他们于1833年在客栈被就地处死。从此以后,这间客栈就变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相关的明信片和纪念品。

这些血腥故事还为大众文学(它也确实紧跟犯罪报道,只要花上10生丁就能买到分期连载的臭名昭著的犯罪故事)提供了数不胜数的素材。剧院也对其趋之若鹜,个别专演犯罪作品的剧院甚至使其所在的街道获得了犯罪大道(Boulevard du Crime)的名声[马赛尔·卡尔内(Marcel Carné)在电影《天堂的孩子》(Les enfants du paradis)里将它搬上了大银幕]。格雷万蜡像馆以及后来的电影产业也从犯罪故事中汲取灵感:这个全新的想象世界是法国为现代世界的集体神话所做的一大贡献。

[意大利也不乏原始素材:只需想想几年前由里佐利出版社出版的埃内斯托·费雷罗(Ernesto Ferrero)作品《坏意大利》(La mala Italia)。只不过我们并不具备相应的文学文化(或者说相应的想象力)能够将这些素材完美地呈现出来。]

然而,这场巴黎展览所呈现的“社会新闻”并不只有犯罪新闻(如果我没弄错的话,只有意大利才区分“犯罪新闻”和“非犯罪新闻”),还包括英雄主义、隐忍克制、见义勇为(尤其是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新闻。在大革命前夕的1787年,法国发行了一套歌颂“人民美德”的宣传册:在这些社会新闻中,不起眼的人物登上了中心舞台,充分证明了卢梭关于人性本善的主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成Alpha军校里的普通女生 发刀太多的我被迫救世 质数的孤独 攻略反派皇帝[穿书]穆烟 蒋介石怎样失去大陆 从钓鱼佬开始修仙长生 我们结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