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九 《人间词话》之析论(未出版)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此所言实即造境与写境之说。诗人所独感之境界,一经拈出,虽常人亦能感之者,即所谓“必合乎自然” 。常人所共感之境界,非尽人能表现之于文字也。待诗人写之,而又益之以诗人之理想,刻画之,夸张之,深入之,而后常人感之愈深也。

2 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

此条乃指写境而言。一切境界虽为客观之存在,然必待诗人主观的体会而始得通过文字显现之。由此观点言,故亦可谓无诗人即无此境界。此论无可非议,然王氏谓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 ,此则似谓境缘心造,遂陷入于唯心论。当云:“见于外物而呈于我心” 者,则无病矣。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右二则谓境界有二:有词人创造之境界,又有词人模取现实之境界。创造之境界虽出于作者之虚构,然亦必有客观现实的根据。模取现实之境界,亦有作者驰骋其想像之馀地,此言虽不可非,然遽谓之颇难分别,则犹可商。盖其实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之区别,其分别当取决于想像因素与写实因素之孰为主次而已。

<h3>(四)有我 无我</h3>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右一则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即谓主观的表现也;无我之境,以物观物,即谓纯客观的描写也。自然主义兴起而后,小说之创作可以有此区别,在诗歌中则不可能有此区别。盖诗歌总是抒情感事之作,虽叙事诗亦不能不有作者之主观在,岂能如自然主义小说之纯客观态度乎?即如王氏所举二例“悠然见南山” ,“悠然” 二字,而作者之主观在写澹澹悠悠,亦作者观物所得印象,此中岂能无我乎?且王氏云:“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夫既知景语皆情语,可知诗词中不能有无我之句,盖王氏明知其说不可通,其实未尝有,而乃诡谓“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又寄意于豪杰之士,此妄言也。然其自为《人间词序》,托名樊志厚者,有云:“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馀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此即王氏自知前言有失,稍稍改正之矣。

<h3>(五)优美 壮美</h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明日未临 武侠卧底,从满级神功开始无敌 抱错文里的万人迷养子 稳定发疯[星际] 长短经 隔壁家的小白莲(女尊) 东山月皎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