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二十六) 得寸进尺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第二点,如果曹操是诚心诚意地要让县,是谦让,他应该给皇帝上一封表章,他应该打报告给皇帝。他没有,他下一道命令给下面。他不是表章,是教令;他不是奏上,是临下。什么意思呢?就是借这个事,说他想说的话。就像现在的公众人物、影视明星,他制造一个事件,然后趁机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去,一个道理。——所以有些人根据曹操让县是假,推论说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说的也是假话,这是不通的。因为曹操这个借让县来发布《让县自明本志令》,借用现在的话说叫作“借壳上市”,他本来就是借这个事儿来说事儿的。所以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里面说的,基本上是真话,大部分是真话。比方说他明确表示,权力我是不让的,军权我是不交的,我要交出去了以后你们要害我的,我的老婆孩子不得安宁的,这些话都是真话啊,怎么是假话呢?所以让县是假,说话是真。假戏真做,真戏假做,半真半假,半虚半实,这就是曹操的高明的地方。

而且,曹操的这个《让县自明本志令》他说得很清楚,他说我为什么要发布这样一个教令呢?就是想让天下人都给我把嘴巴闭起来,他的原话叫做“欲人言尽”。我自己把话说完了,我这个小时候是怎么样的,我有没有野心?我也有野心的,我野心是一点一点大的,现在我的野心就是要做齐桓公、晋文公,你们要我退下去那我是不干的。让你没话说。

*曹操发布《让县自明本志令》,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态,对某些不利于自己的言论进行了反驳。并且还做出了实际行动,把汉献帝封给他的三县、两万户让了出去。曹操这样做,是为了反击政敌的攻击,堵住别人的嘴。那么,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发布后,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结果是大家继续在说,并没有因为他发布了这样一道《让县志明本志令》大家就不说话了。也就是说,曹操的本意是“欲人言尽”,实际上的结果是谤议不止,说的人更多了。所以,曹操他很清楚,他绝不能长时间地离开政治中心。所以他在赤壁之战之后,每次出去打仗时间都不长,他要回来,前两次战争七个月,最后一次一年,他就回到了邺城。

*曹操知道自己大权独揽,朝廷中有人不服,所以他发布《让县志明本志令》想堵住别人的嘴。而且他每次出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返回,也是因为他对后方不放心。这样一来,曹操的军事行动总是不能做彻底,往往会遭受损失。那么在军事上遭受损失后,他在政治上又是怎样做的呢?

*曹操虽然发布了《让县志明本志令》,表明了心志,但他知道朝廷中还有人不服,对他有信任危机。所以,在赤壁之战后,曹操三次出征,三次匆忙赶回,就是因为他要回来进行他的政治斗争,要赢回政治牌。由于曹操大权独揽,因此,虽然他在军事上有半途而废之嫌,但在政治上仍有呼风唤雨的能力。那么,三次半途而废的战争后,曹操在政治上得到了什么了呢?

曹操三次战争,三次回到邺城,他在政治上每一次都大捞了一票。曹操破马、韩回来,获得的政治待遇是什么呢?“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什么意思?就是按照当时的礼仪,大臣朝见皇帝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司仪官,要把他的官衔和他的名字都喊出来。比方说此刻如果曹操去朝见皇帝,司仪官就要喊“武平侯、丞相、领冀州牧曹操,参见皇上”,然后曹操就跪下来,“吾皇万岁,万万岁”。那么现在给他的待遇是什么呢?曹操两个字可以不说了,这叫做“赞拜不名”,就是不喊“曹操”,不喊了。因为在古代,直呼其名它是表示一种什么意思呢?表示这个被叫名字的人地位是比较低的。古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它的称呼,如果要尊敬对方是要称字的;直呼其名就表示我是上级,或者是长辈,才能对别人直呼其名。那么皇帝当然可以对大臣直呼其名,当着皇帝面,大臣之间说话也是要直呼其名的,以表示对皇帝的尊重。现在只报官衔,不喊曹操这两个字了,这是第一个待遇。

第二个待遇叫做“入朝不趋”,“趋”是什么?就是小步快走,这是表示恭敬。现在规定曹操觐见皇帝的时候可以不“趋”。不“趋”倒也不一定等于说他可以端着个架子,这样大腰大摆地走啊,也不一定是这个意思,正常走路就行。当然董卓呢,我估计见皇帝的时候是这样的。但是你可以正常走路,不用“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独钟 漫威世界的御主 遇见你何其幸运 轩辕·绝 影后虐渣成神记 老实人不背锅[快穿] 论日常番主角与运动番的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