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哲匠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这种哲与匠的关系,几乎体现在任何艺术当中。艺术需要灵感,需要哲思和浪漫,但艺术的实现也需要规则和纪律,需要繁难和具体的劳作。以前听音乐,一首歌一部曲子,觉得好美,旋律和想象萦人心魄。而前不久采访刘索拉,她却说:“一个作曲家90%的工作都是技术活儿。你给我一个动机,我可以同时把它写成流行曲、爵士、摇滚、交响乐,甚至京韵大鼓,这就是技术,更像一个砌墙的工人,没那么浪漫。”

一次跟一个从事作曲的朋友聊天,他告诉我,将一个主题、一个动机衍化,发展成一部庞大、复杂的乐曲,光靠灵感是难以维持的。灵感具有突发、间歇、不可持续性,就那么一下下,倏忽即逝。当年贝多芬的Op.135(《F大调第十六弦乐四重奏》),只是写下了“Es muss Sein!”,翻译成英文是“It must be”。如果只有这一句,是不能成一个曲子的,贝多芬的技术能力,就在他对于主题动机的发展,“采用了模进的手法,向下大二度,对位声部则采取半音上行,与之呼应之后再通过拓展音区、齐奏、声部间的对答等一系列的方式,完成这首弦乐四重奏”——听上去好累,一点儿也不美。

中国人不说技术,喜欢说手艺。所谓“手艺”,就是因为长期劳作,对特定对象形成的一种操作感、分寸感、手感和质感,就像“庖丁解牛”,庖丁眼中无牛,牛在心里,解牛不用刀,“以神遇”,感受到牛的间隙,解牛才能够“依乎天理”,游刃有余,以致一把刀用了十九年还跟新买的一样。

去年在日本京都,清水寺旁,在一家叫“朝日堂”的茶具作坊里,我碰到一个正在做陶艺的老人。聊起天来,老师傅七十多岁,一辈子转过的陶轮不计其数,他说一件好的陶器,不是看上去的美,是摸出来的美。老人从少年时代就懂得,一切手艺都在于反复地做,重复,重复,再重复。老人说起,十二岁那年进作坊,师傅让他对着同一件样品制作五十件复制品,做完后统统砸掉,再重新做,做了再砸。整整一年,他都没有权利把自己任何一件作品保留下来。师傅告诉他,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让他明白,不要执迷于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东西;二是懂得,手上的真功夫才是一切的基础。谁都想做出充满美丽意趣的作品,但手上没工夫,缺少对具体材料的感知,艺术就是空话。

看老人那双手,才知道什么叫手相:象牙般的肉色,手背筋骨盘虬,像出土文物,带着包浆,却又有长期把玩器物流露出来的尊贵。看他双手在那儿拿捏、塑形、拉坯、注浆、镟坯、挤压,翻飞自如,好像手和脑达成了一种信任关系,完全不受控制。成千上万次的反复,才使他的手获得了完全的自由,创造出技术精湛的艺品。你说这是“哲”还是“匠”,是技术还是艺术?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王者时刻 不抢钱,我怎么修仙? 咒回:开局来到死灭洄游打断腰斩 少帅每天都在吃醋 从无限回来后我成了学霸 雪中荒漠 (综漫同人)蛇王槲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