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伊斯坦布尔的呼愁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太多的景象,显示了这个城市曾经的荣耀,也有更多的景象,印证着这个城市现实的落寞。冬天的伊斯坦布尔,气质奇崛阴冷,昏暗的小巷,暗藏的通道,时常让人迷失。整个城市有非常多的古树,枝干遒劲,色泽深沉,一如土耳其人阴鸷的神色。还有遍布全城的野猫,毛发杂乱,眼神哀怨倔强,嗖地横在你面前,瞪你一眼,然后又嗖地消失……街道的尽头,高楼的缝隙间,偶尔可以看到灰白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隐时现,沉默而浩荡,护佑着这个城市。

好像历史上每个曾经伟大的帝国,都会遗留下这么一个残梦,从雅典、罗马,到中国的长安。一种文化,一个城市的由盛及衰,都会给后人引发一种类似疾病的精神磨难,有爱,有怨,有愤怒,还糅合了一种诗意的恩宠。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把这种落寞称为“呼愁”。在他眼里,伊斯坦布尔是一个黑白影像的城市,整整一百五十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终结,它被过于荣耀的历史抛弃,被欧洲抛弃,痛苦地面对被整个世界淡忘的眼光。现在的伊斯坦布尔人,更像游荡在帝国残梦中不甘心的遗少,不能,也不愿逃离这种给他们带来疼痛的呼愁。“两千多年来,我出生的城市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贫穷和孤立,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帕慕克说,“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而是让它成为自己的忧伤。”这种无意识的忧伤淡漠而冗长。

帕慕克眼里的“呼愁”,已经不是某个孤独之人的忧伤,而是数百万人的群体忧伤,这种“呼愁”来自昔日帝国的辉煌、如今的寥落,也来自东西方地缘政治挤压下的挣扎。

历史上,作为一个强大帝国统治者的土耳其人,对亚洲的记忆是淡化的,他们一直往西看,像一个在向东行驶的列车里,却坚持向西行走的人。土耳其政教分离,信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是最西方化的伊斯兰国家,其国父凯末尔更是为土耳其制定了“欧洲国家”的宏伟蓝图。到当代,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渴望加入欧盟。但是,相对土耳其的热情,欧盟却一直以贫困、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等多重因素为由,悬置其成员资格,欧盟之路疲惫不堪充满挫折感,造成土耳其对西方爱恨交织的情感。他们在一个世纪里全面拥抱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另一方面,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又让他们饱受西方的侮辱和伤害,致使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隶属哪里,“松开了东方的秋千把手,却仍然在空中飘荡,没能落在西方的接网上”。这也构成了伊斯坦布尔人呼愁的一部分,我甚至在街道上看到大幅广告:“拜拜了,欧洲。”

离开伊市的当天下午,我和朋友在金角湾的加拉塔桥下吃烤鱼。一连几天天空阴郁,我开玩笑说伊斯坦布尔就应该是这样的天色,否则我不知道怎么面对它的阳光。餐厅里播放着一个土耳其歌手的歌唱,那是一个男声,旋律忧伤,音色悲悯,唱得随性而认命,声音里充满了伤痛,让人心疼。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水从我们脚下流过,两岸驳船纵横,笛声呜咽,人群杂乱拥堵却没什么声响。海峡两岸的清真寺不计其数,蒙古包似的穹顶像问天的眼,映衬着天空灰暗的轮廓。时而,空中会突然响起阿訇的祷告声,通过喇叭传播,声音非常大,像弥漫在整个城市上空的“呼愁”。这时候会有成千上万只受惊的乌鸦,在海峡上空盘旋而升,扑腾徘徊,表达着城市内心的幽怨和桀骜,那也许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灵魂。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据说我是大魔王[快穿] 宫廷御厨的饭馆[美食] 我在年代文里做女主的对照组[六零] 罗马乱日 女尊之废物三皇女娶夫记 大国文娱 影帝和营销号公开了[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