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 血为气母,气到血随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2.气能行血

关于气的作用,清代唐容川《血证论》直截了当地说:“运血者即是气。”也就是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液的运行,主要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如果气的功能障碍,气滞或气虚,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血瘀。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血瘀症时,常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行气导滞之品,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因气虚而导致血瘀之症,治疗时则必须以补气为主,再配以活血化瘀的药物。

3.气能摄血

所谓摄血,是指气(具体指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血液之所以这么听话,在脉管内循规蹈矩地运行而不会溢出脉外,是由于脾气的统摄作用。如果脾气虚弱,失去对血液的统摄作用,往往导致各种出血症(如衄血、便血、紫斑等),中医称为“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治疗须用补脾益气的方法,恢复其统摄血液的功能,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4.血为气母

中医所说的“血为气母”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气存于血液之中而行血,即血以载气;一是指气的化生以血为物质基础。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存在于血液之中。如《内经》所说“营行脉中”,此“营”是指营气,营气是存在于血中的气。卫气虽运行于脉外,但亦需要津液来运载。《内经》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血证论》亦说:“守气者即是血”,意思是说气不能离开血而存在。若气不附于血中,则将飘浮而无根。气存血中,血以载气的同时,血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使其持续得到补充,所以气不能离开血和津液而存在。

但在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气起着主导作用,“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素问·阴阳离合论》)。这一特性,无论在生理功能,还是病理变化中均能体现出来,所以在气血同病辨证论治医疗实践中,在采用气血双调方法时,以气为主,以治气为基本原则。

总之,气与血的关系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明白了气血之间的这一关系,才能更好地为补足气血作准备。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江湖之热点大侠 大生意人3:做局 叛国的拉斐尔 让你扮演,没让你掀起山海复苏! 史上最强Omega军团长 论日常番主角与运动番的适配性 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