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 (第2/19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藏体平等,实无差别,即是空如来藏;然此藏体,复有不可思议用故,具足一切法性,有其差别,即是不空如来藏;此盖无差别之差别也。此义云何?谓非如泥团具众微尘也。何以故?泥团是假,微尘是实。故一一微尘,各有别质。但以和合成一团泥,此泥团即具多尘之别。如来之藏,即不如是。何以故?以如来藏是真实法,圆融无二故。是故如来之藏,全体是一众生一毛孔性,全体是一众生一切毛孔性。如毛孔性,其余一切所有世间一一法性,亦复如是。如一众生世间法性,一切众生所有世间一一法性,一切诸佛所有出世间一一法性,亦复如是。是如来藏全体也。(卷二,《大藏经》卷四六页六四八)

如来藏之包含一切法性,非如一束草之包含其束中之众草;盖每一法性,即是如来藏全体也。如来藏对于其所包含染净诸性之关系,非全体与部分之关系,每一部分即是整个的全体也。故如来藏中,虽具一切诸性,而无多性之别。就此方面言,则“藏体平等,实无差别,即是空如来藏”。然就其具一切诸性,能现一切诸事而言,则如来藏中亦有差别,即是不空如来藏。

(二)三性

真心中含有染性;由此染性,现为染事。染事者,即现象世界中之具体的事物也。《大乘止观法门》云:

即彼染性,为染业熏故,成无明住地,及一切染法种子。依此种子,现种种果报。此无明及与业果,即是染事也。然此无明住地,及以种子果报等,虽有相别显现,说之为事,而悉一心为体,悉不在心外。以是义故,复以此心为不空也。譬如明镜所现色像,无别有体,唯是一镜,而复不妨万像区分不同。不同之状,皆在镜中显现,故名不空镜也。(卷二,《大藏经》卷四六页六四七)

此不空镜中所现色像,即是现象世界也。

若欲明染业之所由起,则须先明所谓三性。三性即真实性,依他性,及分别性。《大乘止观法门》云:

三性者,谓出障真如及佛净德,悉名真实性。在障之真与染和合名阿梨耶识,此即是依他性。六识七识妄想分别,悉名分别性。(卷三,《大藏经》卷四六页六五五)

此“总明三性”。阿梨耶识亦名本识,《大乘止观法门》云:

本识,阿梨耶识,和合识,种子识,果报识等,皆是一体异名。……真如与阿梨耶同异之义,……谓真心是体,本识是相,六七等识是用。如似水为体,流为相,波为用。类此可知。是故论云:“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说名阿梨耶识”,即本识也。以与生死作本,故名为本。是故论云:“以种子时阿梨耶识,与一切法作根本种子故,”即其义也。又复经云:“自性清净心。”复言:“彼心为烦恼所染。”此明真心,虽复体具净性,而复体具染性故,而为烦恼所染。以此论之,明知就体,偏据一性,说为净心;就相异与染事和合,说为本识。(卷三,《大藏经》卷四六页六五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四个姐姐绝色倾城 乞夫 火影之最强坑爹系统 凰斗之嫡女谋宫 法言义疏 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 我靠恋爱系统算命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