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十八课 长江推举他出场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在屈原身后,秦灭了楚并统一了中国。但是,秦的统治时间不长,当汉朝很快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发现,那又是楚的一次胜利。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现在有不少文化学术界人士还把屈原称为“爱国诗人”,这个称号放在他身上合适吗?这里的“国”,是楚国、秦国,还是中国?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想听听诸位的想法。

王牧笛:我觉得“爱国诗人”这称谓还是挺好的。一是因为,既然大家都这么叫了,将错就错,这个错是有合理成分的。可以理解为爱土地、爱故乡,如果屈原少了这一层的含义,他的精神内涵也少了很多魅力。我记得萧伯纳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国主义是一种信仰,你相信你的国家优于其他一切国家的唯一理由就是因为你生在那里。”前几天看的话剧《哥本哈根》里有一句台词蛮震撼的,德国人海森伯说:“人们有时候会错误地以为一个正好处于战争不正义一方的人民,会比较不爱自己的祖国。”

屈原在感情上肯定是趋向于自己的国家胜利,而不希望别的国家把自己的国家打败。这种感情是无可争议的。

王安安:我不同意。“爱国”和“诗人”是没有关系的两个词。倒不是说诗人就不应该爱国,而是说,诗人就是诗人,没有什么爱国不爱国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判断标准,同时拿来评判一个人,会产生没有必要的障碍。作为一个有这么高的文化素养的艺术创作者,对自己祖国的爱,就像他爱母亲、爱父亲一样,是一种本能。如果因为他写过很多的爱国诗篇,就把他叫做“爱国诗人”,那冰心写过很多爱母亲的散文,她是不是就应该叫“爱母作家”?

丛治辰:冰心也被称为有母性的作家、有爱心的作家啊,为什么不能把“爱国”跟“有母性”“有爱心”同样单纯地看作一个修饰定语,而一定要作为价值评判的定语来对待呢?你们可能正是政治敏感度太高,才把一种有可能创作出纯文学来的说法套上了政治概念。

王安安:政治概念和纯文学概念可以并存,但我心中的政治概念要比“爱国”大得多。我觉得屈原在汨罗江畔自沉的感觉,也许就跟孔子当时在鲁国西狩获麟,“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的感觉有共通性,都是感慨自己的理想不能在有生之年实现。可以说它是跟政治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不能用“爱国”这么一个非常现代而概括力不足的概念去说它。他最终感叹的不是他的国家被吞并,而是一种高贵文化被虎豹豺狼的文化所吞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独钟 漫威世界的御主 遇见你何其幸运 轩辕·绝 影后虐渣成神记 老实人不背锅[快穿] 论日常番主角与运动番的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