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21章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你是他的学生,学生求教老师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听到这话,朱标恍然大悟。 自己的父亲说的不错,为什么不去求教苏师呢? 这三日被此事困扰,一直都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竟然连求教苏师这种简单的事情都忘记了。 实属灯下黑了。 不过倒也不能怪朱标,毕竟现在的他仅仅十五岁。 苏璟所教导的,又是超越时代的知识。 这带来的头脑冲击可不是一点半点的。 短暂的交流之后,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便准备离开了。 他们过来的目的,一是为了看看儿子朱标的情况,二是为了感谢苏璟。 如今都做完了,也是该离开了。 回去的马车之上,朱元璋和马皇后共乘一个车厢之内。 “苏先生倒是一表人才,又有这等才能智慧,我问过了,他尚未婚配,我寻思着给苏先生找一良缘,只是咱们的女儿都太小了,没有合适的,那就只能在大臣的……” 马皇后开启了自言自语模式,絮絮叨叨的想为苏璟找个老婆。 在这封建社会,结姻亲是极为好用的关系维护手段。 只是马皇后细数了许多女子,却始终都摇了摇头。 “苏先生之才,一般的女子还真配不上。” 马皇后有些无奈道。 “重八,你有什么想法吗?重八?” 她不由的朝着一旁的朱元璋问道。 然而,此刻的朱元璋眉头紧锁,完全听不见外界的声音。 虽然他安慰朱标说的很好,但那是在朱标的面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铁器牛耕的出现让奴隶制社会转变成了封建社会。 当出现新的提高生产力的生产工具出现的时候,土地私有制会消失,封建王朝会消失。 …… 这一条条的理论在朱元璋的脑海内不断的回响。 他试图找到其中的漏洞,以证明大明朝是可以绵延万代的。 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然而,朱元璋找不到。 思绪越堆越多,朱元璋的眉头也是越皱越紧。 太难了! 难道苏璟所说,便是事实吗? 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在未来的某一天,全部都会消失? 朱元璋不愿相信。 他的神色郁结,气血也开始不顺起来。 “重八!重八!” 马皇后立刻拍起了朱元璋的后背,将他从自我的思考拉了出来,同时帮他顺顺气。 “呼~~~~呼~~~~~” 朱元璋大口的喘着气,郁结的气血也渐渐的舒缓。 马皇后关切道:“重八,儿子和你说什么了,竟然让你如此烦忧?” 来之前还好好的,这刚回去就这副样子了。 必然和儿子朱标脱不了关系。 朱元璋深呼一口气道:“妹子,不是标儿,是苏璟。” “苏先生?” 马皇后一愣,问道:“苏先生又说什么了?”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看着马皇后说道:“苏璟教了标儿一套理论,最终的结论是大明会亡。” “而我刚刚思索许久,想要找到其中的漏洞,却始终都无法找到。” “妹子,我是不是该杀了苏璟!” 一瞬间,朱元璋杀气毕露。 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有时候,老朱的手段就是如此的简单粗暴! 马皇后立刻道:“重八,你冷静点!” “苏先生是标儿的老师,你杀他让标儿如何自处?” “再说苏先生的理论你无法反驳,杀了他之后,事情就能解决吗?” 不得不说,马皇后成功的遏制了朱元璋的杀念。 几句话,就让朱元璋打消了杀死苏璟的想法。 是啊,杀了之后呢?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道:“妹子啊!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紫禁城。 奉先殿内。 刘伯温奉召而来,有些狼狈。 只因为朱元璋的命令,下的是相当的急切。 刘伯温刚一过来,便看见朱元璋那凝重的脸。 又出事了! 刘伯温心中咯噔一下,作为朱元璋打天下的最大谋臣,他是很清楚朱元璋各个表情意味着什么的。 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难道是太子? 苏璟对太子做了什么吗? 刘伯温在内心猜测着,但表面上则是一直保持着平静。 “伯温,你过来,看看这个。” 朱元璋开口了,却没有提什么事。 “是,陛下。” 刘伯温抬头,来到了朱元璋的办公桌前,看到了一份誊抄好的文案。 他微微躬身,仔细的研读起来。 一开始,他只是有些奇怪。 因为看不太懂,一些乱七八糟的名词,全是刘伯温第一次听说。 不过随着越看越深入,刘伯温皱着的眉头也渐渐的舒展开来。 当明白的名词的概念,再结合整个脉络,刘伯温不由的连连点头。 太有道理了! 他的脸上甚至浮现出喜色,只因为他看到了自己不曾见过的风景。 但。 随着刘伯温不断的继续阅读,他的额头出现了汗水。 豆大的汗珠不断的滴落,刘伯温甚至来不及擦拭,直觉的心头震撼无比。 “怎么样,伯温,看完了吗?”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低头道:“陛下,臣看完了。” 说话间,刘伯温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但内心的震撼却始终都无法平复。 只因为那最后一句话,实在是太过惊人。 “既然看完了,那就说说看吧。” 朱元璋语气平淡,似乎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刘伯温清楚,这样的朱元璋,才是最可怕的朱元璋。 他不能说错话! 简单的整理了一下思路,刘伯温回答道:“臣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一定完全正确。” 朱元璋继续问道:“道理在哪里?又是什么地方不正确?” 滴答! 滴答! 汗水再度从刘伯温的头顶滴落,他回答道:“臣以为,过去之事,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言,说的是正确的。” “夏商周到秦的转变,非常完美的印证了这句话。” “然而,未来之事,却有一定的瑕疵。” “新的生产力工具出现,势必带来社会的变革,从而导致经济基础的提高,再影响到上层建筑。” “这一点乍一看没有错,但却有一个大问题。” “周到秦,经历了春秋战国时代,是秦以坚兵利箭扫清六国,确定统治地位之后,才有了土地私有制。” “如今我大明朝兵强马壮,正是强盛之时,若是能在新的生产力工具出现时将其掌握,那天下,就依旧是我大明的!” 要说这刘伯温还是会说话的。 朱元璋喜欢听什么,他很清楚。 这一番回答里,说不上滴水不漏吧,但至少让朱元璋听着没那么难受。 过去之事已成定局,从后来者的眼光来说,必然是正确的。 因为是先有结果,再有结论。 而未来之事尚未发生,至少以当前者的目光来说,一切皆有变数。 只可惜。 这未来之事只是对于朱元璋和刘伯温而言。 对于苏璟而言,那都是过去之事了。 当然,朱元璋和刘伯温并不知道。 听着刘伯温的回答,朱元璋微微点头道:“那么伯温你以为,大明如何才能掌握新的生产力工具呢?” 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朱元璋可谓是想尽办法。 刘伯温愣住了,但他的反应很快,当即说道: “臣才疏学浅,或许陛下可以去请教苏璟。” 事实上,看完这份惊天动地的文字之后,刘伯温就已经猜到和苏璟脱不开关系了。 也只有苏璟才有这么大的胆子,动不动就说大明将亡。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独钟 漫威世界的御主 遇见你何其幸运 轩辕·绝 影后虐渣成神记 老实人不背锅[快穿] 论日常番主角与运动番的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