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小说

第40章

天才一秒记住【异族小说】地址:www.1uzu.com

“这么说,应该明白了吧。” 苏璟喝了口水,也就是他自己本身就是搞商业的,还略通一点历史。 不然还真不太好对付朱标的三千问。 朱标听得十分认真,点点头道:“苏师讲的十分透彻,学生明白了。” “只是学生觉得,小农经济不是挺好的么,百姓自给自足,安居乐业,十分的稳定。” 听到这话,苏璟摇头道:“牛懿,你可不要被自给自足给骗了。”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因为经营规模狭小,缺乏积累和储备的能力,只要有点天灾人祸立马就会覆灭。” “也就是那些地主才会觉得小农经济好,因为他们可以在荒年的时候大量的兼并土地,让自己成为更大的地主。” “同时,一旦国家的徭役赋税增加,对于小农经济下的普通农民来说,也是灭顶之灾。” 苏璟的话语看似平淡,却让朱标十分的震撼。 他似乎看到了荒年的景象,大量的农民生产不出粮食,为了活下去被迫卖出土地。 地主不是慈善之人,以低廉的价格购入,再剥削农民为其生产。 结果就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小农经济的脆弱导致了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之前苏璟就说过,那是封建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 这…… 两相联系,朱标感觉到了危机。 大明朝的覆灭,似乎已经可以预见。 必须要做出改变,但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还得求教苏璟。 朱标朝着苏璟道:“苏师之言,振聋发聩,学生受教。” “但学生疑惑,既然苏师所言的市场调节理论于小农经济之中,并不适配,苏师为何能知晓这般理论?” “与市场调节理论适配的经济类型又是什么?” 明明没有与理论对应的现实环境,那又如何获得这个理论。 朱标刻意婉转了一些,也是想知道该如何改变这小农经济的状况。 大明朝的延续,很重要! “唔!” 苏璟一愣,朱标这思维能力见涨了。 稍稍思索了一下,苏璟回答道:“事实上,封建王朝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商业繁荣的时代。” “北宋就是封建王朝中最富裕的一个王朝,不仅仅是国家富裕,百姓也富裕。” “尽管并没有完全摆脱自然经济的特点,但已经有了商品经济的雏形出现了。” “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农民起义?市民抗议! 北宋,商品经济。 朱标听到这些内容的时候,脑子有些嗡嗡的。 因为这和他想的不一样。 苏璟刚刚告诉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十分的脆弱,在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容易发生土地兼并,造成封建王朝的覆灭。 朱标以为,只要不是小农经济,便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但他没有想到,与小农经济对立的商品经济,竟然已经出现过了。 还是已经灭亡的北宋。 好像是什么经济类型,对于延长封建王朝的寿命,并无帮助。 这种感觉,很不好。 明明看到了希望,却又再度消失。 “牛懿,怎么,有什么听不懂吗?” 苏璟注意到朱标有些发愣,问道。 朱标立刻回答道:“没有,只是想到了一些事,苏师继续教我,这商品经济和小农经济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吗?” 苏璟顿了顿道:“不一样的地方那就大了。” “首先是商品经济的立足点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商品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再仅仅只是靠天吃饭。” “而不再选择农业的这一部分人,从农业活动中剥离,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他们生产商品,例如纺织、制陶、酿酒、造船一类的,直接将自己的生产的商品售卖,再换取自己生活所需的粮食和物资。” “对于他们而言,虽然也受自然灾害影响,但却有了积累和积聚原始资本的能力,因此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 “同时,商品经济下,市场的变化,会让商品出现高附加值,若是有能力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积聚大量的财富,不依靠特权或是巧取豪夺的手段积聚的财富。” “总的来说,商品经济的出现,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苏璟侃侃而谈,说起自己的强项来,还是头头是道的。 朱标眉头却是皱了起来,现在的脑海中出现了新的疑惑。 因为这和他的父亲朱元璋对他说的不一样。 朱元璋说过,商人是一切动乱的祸源,是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的根源! 商人逐利,所以会剥削农民。 但现在听苏璟的说法,好像并不是这样。 宋史他也学过,但那记录的多是一些国家大事,对于这些生活方面的细致记录,他并没有学过,或者说老师没有教导。 “苏师,如果真如你所说,那宋朝的农民起义数量不应该那么多啊?” 朱标想了想,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反驳苏璟的点。 在史料的记录之中,两宋一共爆发了数百次农民起义。 “哈哈。” 苏璟笑着说道:“牛懿,你是说两宋319年一共爆发了434次起义的事情吗?” “是的,苏师。” 朱标点点头,他没想到苏璟竟然知道一共爆发了多少农民起义。 苏璟看向朱标反问道:“牛懿,你仔细想想,爆发了这么多起义的宋朝,为何会延续这么久?” 朱标懵了。 这啥意思? 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会揭竿而起,走上反抗的道路。 如此多的起义,自然说明了宋朝对于百姓的压榨之大,才会民怨沸腾啊! 只是,苏璟这样问朱标了,朱标知道其中定有深意。 思索了一会之后,朱标摇头道:“苏师,学生不明白。”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朱标不会说什么模棱两可的话,因为苏璟不喜欢这样。 “那我给你一点点提示,元朝的农民起义,是什么样的?” 苏璟没有着急回答,而是继续引导。 朱标想了想回答道:“自泰定二年起,到至正十二年,接连不断,起义军不断壮大,自各处而出。” 至正十二年正是他的父亲朱元璋参与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这里算是朱标刻意的避讳。 苏璟并未在意,说道:“这些起义的特点是看出来了,是一处起义,然后四处响应,无数股农民起义的力量揭竿呼应,规模不断的扩大,直到覆灭元朝对吧。” “嗯,是这样的,苏师。” 朱标点点头。 苏璟笑着说道:“那你再看宋朝所谓的农民起义,是不是发现了有一些不一样。” “虽然每年平均有一到两起起义,但其实规模很小,也没有什么此起彼伏的响应,最终的结果全都是失败。” “这不正说明了,其实宋朝的普通人生活没那么艰难了。” “铤而走险的永远都是一部分人,而且如果你仔细读史书的话,会发现宋朝的农民起义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宋朝的农民起义,大多不是从农村发起的,而是从城市。” “比如十分有名的方腊起义,就是爆发在经济最为繁荣的江南地区。”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听着苏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宋朝的农民起义,朱标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好像事情和普遍的认知有了相当大的差异。 这其中,到底还蕴含着什么呢? 朱标略有些羞愧的摇头道:“学生愚笨,实在是不知道。” “不必如此,不知道很正常。” 苏璟摆摆手,意识到自己对朱标的要求有些太高,他继续道:“我们就以方腊起义为例子讲讲。”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独钟 漫威世界的御主 遇见你何其幸运 轩辕·绝 影后虐渣成神记 老实人不背锅[快穿] 论日常番主角与运动番的适配性